光绪皇帝:一位被束缚的傀儡帝王
作为清朝正史记载的皇帝,光绪却始终未能掌握真正的皇权。这位四岁登基的幼主,本该比其他皇子更早接触权力的滋味,享受皇室的荣光。少年时期,他本可以大展宏图,为日渐衰落的清王朝注入新的生机,在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现实中的光绪,却如同史书上的黑白文字一般黯淡无光。
操控光绪一生的,不是大清王朝的未来曙光,而是那些如提线木偶般束缚他的无形枷锁。而牵动这些枷锁的,正是清朝真正的掌权者——慈禧太后。或许是上天的怜悯,光绪压抑痛苦的一生并未持续太久。三十八岁那年,这位皇帝在深宫之中悄然离世,身边竟无一人陪伴。本该尊贵无比的帝王,却在无人问津中孤独离世,为其悲剧人生再添凄凉。
更讽刺的是,这位皇帝死后竟无处安葬。由于崇陵尚未修建,光绪的灵柩只能暂时停放在观德殿。当驾崩的消息传到慈禧耳中,这位太后才召集大臣商议后事。可笑的是,当时慈禧自己的陵墓早已完工,而光绪的崇陵却在两天后才开始动工。
1909年3月12日,清政府为第十一位皇帝光绪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出殡仪式。当日动用杠夫7920人,耗资45万两白银。送葬队伍需将皇帝灵柩从北京运往240里外的清西陵梁各庄暂厝。令人费解的是,尽管当时北京已有铁路,清政府仍选择组织上万人的队伍徒步送葬。
这支绵延十余公里的送葬队伍,由十路清军纵队护卫,随行的有隆裕太后、皇室宗亲及文武百官。1400多辆马车和7920名抬棺人员组成的队伍,足足走了四天三夜才到达目的地。生前未能真正掌权的光绪,死后倒是享受了帝王的排场。
但这表面的风光不过是场自欺欺人的表演。沿途围观的百姓无人跪拜这位名义上的天子。各学堂奉命祭奠的学生们,竟在灵堂上嬉笑,可见清王朝已尽失民心。
崇陵的修建同样充满波折。1908年选址西陵金龙峪后,次年春才正式动工。20多家厂商和6000多名工人在恶劣条件下赶工,期间多次停工。更讽刺的是,陵墓未完工清朝就走向灭亡。溥仪退位后虽与袁世凯继续修建,但因民国政府财政困难再次停工。直到1915年,这座耗资551万两白银的陵墓才最终完工,让光绪在去世五年后得以入土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