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的朝鲜人:一段鲜为人知的移民史
在我国新疆以西的中亚地区,生活着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五个以白种人为主的国家。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里还居住着数十万朝鲜人。朝鲜民族的传统聚居地是朝鲜半岛和我国东北,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朝鲜人出现在遥远的中亚呢?答案要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他们的祖先是被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强制迁移到这里的。
清朝封禁政策与朝鲜移民的起源
斯大林为何会与朝鲜人产生联系?故事的开端其实在更早的清朝时期。清朝建立后,满洲统治者将长白山和鸭绿江沿岸视为“龙兴之地”,严禁汉人进入。作为清朝的附属国,朝鲜同样受到禁令限制,不得越界。然而,当时的朝鲜社会贫困,土地稀缺,赋税沉重,许多农民为了生存,偷偷渡过图们江和鸭绿江,到清朝的远东地区开垦荒地。
远东的土地肥沃,收成远超朝鲜本土。起初,这些农民只是季节性迁移,春种秋归。但渐渐地,不少人选择长期定居,不再返回朝鲜。尽管清政府明令禁止,但由于边疆管理松散,朝鲜移民得以在此扎根。
沙俄扩张与朝鲜移民的涌入
19世纪,沙俄的扩张野心日益显露,通过不平等条约从清朝手中夺取了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土地。随着疆域变化,俄国与朝鲜接壤。出乎意料的是,俄国不仅没有驱逐朝鲜移民,反而鼓励更多朝鲜人前来开荒。对俄国人来说,这片土地荒凉贫瘠,缺乏吸引力,于是他们将目光转向朝鲜,放宽移民限制,甚至派军警到朝鲜招募难民,并提供补助。
当时,朝鲜李朝统治黑暗,农民饱受压迫,许多人选择逃离。在俄国的政策吸引下,朝鲜人纷纷迁往远东。到1882年,远东的朝鲜人口已超过1万,远超当地俄国居民。
政策转变与朝鲜人的困境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远东地区逐渐发展,沙俄政府开始调整政策,削减朝鲜移民的权益,甚至规定1884年后出生的朝鲜人不得加入俄国国籍。朝鲜移民被迫缴纳土地租金,无力支付者要么被驱逐,要么沦为临时劳工。
日俄战争后,朝鲜人迎来了第二波移民潮。俄国战败,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民众饱受压迫,许多人逃往远东避难。到1915年,远东朝鲜人口突破7万,第一代移民逐渐定居,有人改俄文名,甚至改信东正教,慢慢融入俄国社会。
苏联时期的朝鲜人:从支持到流放
十月革命后,不少朝鲜移民加入红军,支持布尔什维克。内战结束后,苏联推行民族平等政策,朝鲜人得以在远东建立自治机构,设立朝鲜语学校和报社。与此同时,朝鲜半岛仍在日本统治下挣扎,远东朝鲜人的生活相对优越,吸引更多人冒险偷渡。到1923年,苏联境内的朝鲜人已超过10万。
然而,苏联政府始终对朝鲜人抱有戒心。1937年,斯大林以“防范间谍”为由,下令将远东的朝鲜人强制迁移至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迁移过程极其艰难,许多人因疾病和饥饿丧生。幸得哈萨克人援助,幸存者才逐渐适应新环境。
苏联解体后的身份困境
苏联时期,朝鲜人长期受压制,甚至被禁止使用母语。赫鲁晓夫时代政策略有松动,但他们仍被视为“二等公民”。许多人转向医学、法律和艺术领域,苏联摇滚巨星维克多·崔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亚朝鲜人陷入迷茫。部分人想返回故土,但朝鲜半岛已分裂,故乡早已物是人非。几代人在苏联生活,语言和文化逐渐疏离,甚至不被朝鲜或韩国完全接纳。最终,他们选择留在中亚,成为“中亚高丽人”。
今日的中亚高丽人
如今,中亚约有35万高丽人,他们已融入当地社会,成为多元文化的一部分。尽管保留了一些朝鲜传统,外貌仍具亚洲特征,但他们与朝鲜半岛的同胞已是截然不同的群体。这段跨越世纪的移民史,见证了战争、政策与生存的交织,也展现了人类在逆境中的顽强适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