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羽篇
诸葛亮与关羽的矛盾,最早可以追溯到著名的三顾茅庐。当时刘备带着关张二人两次登门拜访,却扑了个空。看着大哥在风雪中苦等,关羽心里直犯嘀咕:这个诸葛亮怕不是个徒有虚名的江湖骗子吧?
后来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对他言听计从,简直像对待老师一样恭敬。这让心高气傲的关羽很不是滋味。要知道在蜀汉五虎将中,关羽向来以傲气著称,尤其看不起那些舞文弄墨的文官。不过话说回来,关羽确实有骄傲的资本——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这一仗打得曹操都差点迁都。
但诸葛亮成为军师后,关羽经常阳奉阴违。最典型的就是华容道放走曹操那次。诸葛亮早料到关羽会念旧情,特意派他去守华容道。果然关羽中计,诸葛亮立即要军法处置。要不是刘备苦苦求情,关羽的脑袋恐怕就保不住了。经此一事,关羽总算学乖了,对诸葛亮的态度也恭敬了许多。
2、赵云篇
早期的关羽更像是个武艺高强的猛将,直到水淹七军后才真正展现出统帅之才。而赵云则是另一种类型的将领——他更像是个超级保镖。刚投奔刘备时,赵云主要负责护卫工作,比如护送诸葛亮去东吴谈判,接应从东吴借完东风准备开溜的诸葛亮。
说起赵云的武艺,那真是没得说。简单概括就是:特别能打!东吴那些名将见了他都发怵,就连甘宁和周泰联手都不一定是他的对手。夷陵之战刘备惨败时,也是赵云带兵接应,才保住刘备性命。
不过赵云最难得的是性格沉稳,做事踏实。随着蜀汉老将相继离世,赵云逐渐从保镖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将。诸葛亮特别欣赏他这种不贪功、不冒进的性格,经常委以重任。可以说,正是有了赵云这样可靠的执行者,诸葛亮的战略才能完美实现。
3、张飞篇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情谊自不必说,但诸葛亮跟这两位猛将相处可不容易。如果说关羽的问题是太傲气,那张飞的问题就是脾气太暴,动不动就喝酒打人。
对付张飞这样的暴脾气,硬碰硬肯定不行。诸葛亮多聪明啊,他采取的是哄的策略。听说张飞又醉酒鞭打士兵,刘备气得要严惩,诸葛亮却反其道而行,派人给张飞送美酒。这一招把张飞感动得直说军师懂我。
后来诸葛亮又用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等妙计,让张飞心服口服。这告诉我们:对付莽汉,得先收服他的心。
4、马超篇
西凉锦马超,那可是将门虎子。为报父仇起兵反曹,把曹操打得割须弃袍,狼狈不堪。可惜后来中了贾诩的离间计,与韩遂反目,最后只能投奔刘备。
不过马超毕竟是半路加盟,不像关张赵那样是创业元老。刘备对他始终有所保留,重要战役宁可用老将黄忠也不用他。马超也是个明白人,主动请缨去镇守边疆,从此不再过问核心军务。这种默契,诸葛亮自然心领神会。
5、黄忠篇
老将黄忠堪称三国版的不老传奇。六十多岁还能冲锋陷阵,攻打刘璋时屡建奇功。虽然和马超一样是降将,但黄忠的统兵才能更胜一筹。
最有趣的是关羽看不起黄忠,觉得跟老卒并列有失身份。但诸葛亮很欣赏这位老将,不仅经常安抚他,还给他带兵打仗的机会。这既让黄忠有机会证明自己,也能制衡关羽的傲气。
相比之下,同样有才华的魏延就没这么好运了。说到底,还是黄忠忠厚老实的性格更得诸葛亮欢心。这正应了那句老话:性格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