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历史与人们的感觉
创始人
2025-10-06 03:32:02
0

历史似乎是客观存在的,但细想之下又似乎不那么确定。人们总是感觉历史是什么样的,却分明没有经历过历史上的事件。即便一些经历过历史事件的人回忆起来,也仍然不能做到客观而公正。那么历史还是人们感觉的那个样子吗?

当然不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写道:“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人的感觉大多数都是依据对象而产生的,即便没有客观事物,人也可以想象一种客观事物去感觉,或者头脑中造出某个概念,造出某种形象,产生某种感觉。人们可能感觉大树是善良的,可以给人类提供建造房屋的木材,可以给人类提供树荫,可以给人类提供生火做饭的木柴,还可以防风固沙,可以形成森林,给动物提供生存的空间,同时也给人类提供生存的空间。但这种认识只是人类自己的认识,而树木本身并没有这种认识。人类认为狗是忠诚的,但狗并没有忠诚的概念,只有人类才有这种概念。人们感觉历史总是波谲云诡,有可能出现很大的变化,也有可能没有任何波澜,平静地发展数百年。人类感觉是什么就认为是什么,其实这种感觉很明显是靠不住的。有人认为历史是不可捉摸的,是受到天道影响的。有人认为历史大势总是分分合合。叫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有人认为历史是以权力为主导的,只要权力系统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可以影响历史的发展。也有人认为历史不是由权力系统主导的,而是人民群众主导的,是人民群众影响了历史的发展,叫做“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还有人认为历史充满了偶然性与必然性,偶然中存在的必然,必然中存在的偶然,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研究历史总是要研究史书,而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往往靠不住,总是记载帝王将相的家世,却没有记载老百姓的历史。民间的野史可以作为正史的补充,小说和戏剧也可以作为正史的补充,却不能当真。后朝修前朝的历史,总是要避讳很多东西,要为尊者讳,为长者讳,为当权者讳,而偏偏不会为老百姓讳,当然也就忽略了老百姓的生活,以至于千千万万的老百姓都无法进入史书。倘若有农民起义,没有成功,就算是刁民闹事,盗匪闹事。倘若农民起义成功了,改朝换代了,那么记载农民起义领袖的时候就要用太祖称呼,即便记载他小时候的事,他当时是个小孩子,史官仍然以太祖来称呼,怎么说都有拍马屁的嫌疑,也有主观臆断的嫌疑。史官在著史的时候会收集大量的材料,但材料总是不全,就要在这些材料基础上生发想象,由人物性格来推导事件发展,或者由事件发展来推导人物性格,最终用了先入为主的理念,却往往失真,弄得人物性格类型化,单一化,而不是特别复杂。尤其是面临巨大历史事件的时候,人物居然非常冷静,没有内心的波澜起伏,当然也就不是那么客观了。倘若史官写历史事件中的人物,充分挖掘人物内心,写出人物复杂的思想,就会变成小说,虽然吸引人,人物性格也非常丰满,但已经距离历史真实特别遥远了,只能说是史观的个人杜撰。

历史叙述和小说之间只是一墙之隔,甚至历史叙述本身就是小说,只不过被很多史学家认为很正规而已。人的感官是有限的,就像马克思说的那样,人的五种感官感触外界的人和事,会产生主观化印象,而这种印象是各个不同的。也就是说,人和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角度是不同的,感触到的事物是相同的,但产生的感触是不同的,产生了联想和想象就更不同了。人是靠经验来判断世界的,而这种经验是人类后天形成的,是受到周围环境刺激形成的认知系统。当人类判断新生事物的时候,总是要调动以往的经验来判断,起码要判断一下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这是一种求生的本能。当人们看到一个外星生物的时候,首先要判断这个生物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不然贸然前去交流,就很可能被打死。人类看待历史也是如此,总是有自己的主观印象,即便史官写得非常客观,读史书的人也会产生各种联想和想象,会找多种史料来对比研究,不然所谓的史学家们就没饭吃了。史学家们要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研究,要考证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真假,要还原所谓的历史真相,但这种还原仍然具有一定的主观倾向,而不可能做到纯粹的客观。通过材料来进行互证,进行逻辑方面的推导,算是科学的研究方法,但历史不是科学,也不一定合乎逻辑。就像人性很复杂一样,有时候会做出不合逻辑的事,也做出让很多人不理解的事,当然就不能用逻辑推导来说明事情的原委,也不能根据逻辑推导来说明人物的性格。

人们的感觉是靠不住的,而所谓的历史当然也靠不住。莫言曾经说过,历史就是一个谜。人们要在破译历史迷局的前提下,得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但这种理解仍然是个人化的理解,而不可能是历史真相,因为大多数人都没有见过历史真相。即便有亲历历史事件的人,回忆起来也仍然会出现很大的偏差。他们会加入主观主义的因素,而且这种判断是不自觉的,不由自主的。回忆历史事件很难做到客观公正,很难准确还原历史事件。因为一个历史事件发生了,人们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判断,会形成自己的感触和认识,当然就会各个不同。即便人们综合了很多亲历历史事件的人的回忆,也不一定能准确还原历史事件,只能说相对准确地还原。倘若站在人类感官感触的角度来看,那么这种对历史的还原仍然是不可靠的。全部的世界历史都建立在人的五感之上,超出了五感的历史就不存在了。当然会有人由此陷入历史虚无论的泥潭,认为历史是由天命主导的,是由天道主导的,而不是由人的意志主导的,当然就会存在很多偶然性,而所谓的必然性只是偶然性的一部分。还有人认为偶然性是必然性的一部分,叫做必然中存在的偶然。其实这些判断都是片面的。但人不能超出自己的认知范围来判断,不然就会变得比较迷信。

历史只能说是人类自己塑造的东西,里面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也就是有太多超出人为干预的因素存在。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论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但除了经济以外还有政治、文化、道德、宗教、舆论等方面的因素,还有很多超出人类认知范围的未知的因素,就不可能全面论述了,更何况还有很多史官故意夸大某些历史事件,以适应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需要,当然就更不可靠了。可以这样说,历史是人们自己认为的历史,而不是真实的历史。

相关内容

原创 ...
在全球航运业加速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清洁能源船型在新造船市场中的比重...
2025-10-06 01:07:15
特稿丨让开放的阳光温暖世界...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新华社记者宿亮 距离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
2025-10-06 01:05:29
西汉的公主都嫁给了谁?17...
在我们深入探究西汉公主们的婚姻故事之前,有必要先厘清一个关于公主配...
2025-10-06 01:04:17
原创 ...
《三国演义》中的马超锦马超美誉传遍西凉,羌人更是尊称其为神威天将军...
2025-10-06 01:04:16
原创 ...
《三国名将张辽、张飞与张郃的全面比较》 一、论个人武艺与统兵才能 ...
2025-10-06 01:03:42
诸葛亮摆空城计有一个最大破...
《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中,诸葛亮首次北伐祁山时遭遇重大挫折。在街亭...
2025-10-06 01:03:29
赵国最厉害的赵武灵王,为何...
在战国时代风云变幻的末期,各国争霸的舞台上,除了秦国接连涌现出秦惠...
2025-10-06 01:03:24
唐朝最后的猛将,五车分尸时...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每一次王朝的更迭都伴随着腥风血雨。那些看似腐朽...
2025-10-06 01:03:22
曹丕让贾诩当太尉,孙权为何...
以下是按照要求改写的文本,总字数约1200字: --- 《魏略》中...
2025-10-06 01:03:18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穰山之战:赵云初显神威 在穰山这场惊心动魄的对决中,刘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忠心耿耿的部将刘辟拼死...
原创 吹... 大家好,我是牛教授,一名专注于思政领域科普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常说牛教授吹牛,从不乱吹,因为我的每个...
原创 他... 徐立清将军是新中国开国将领中一位德才兼备、深受敬仰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毕生恪守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准...
数智文遗陕西行|VR唐墓壁画 ... 《壁画那边是唐朝》VR互动体验区 一步入壁画,寻得“真大唐”。9月15日,“数智文遗陕西行”全媒体采...
原创 他... 1949年2月,中央军委发布《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重要命令,对解放军各部队进行整编。在这轮...
原创 这... 在中国古代社会,姓氏不仅是一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其社会地位的重要象征。姓氏与家族血脉紧密相连,某些源...
诸葛亮在病逝前有过哪些遗愿或者... 诸葛亮在病逝前留下了多份遗愿或遗言,这些文字不仅展现了他个人的清正廉洁与忠诚担当,也蕴含着对国家未来...
原创 王... 西周王朝的兴衰与分封制的历史启示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史上,西周时期确立的分封制无疑是最具影响力...
原创 原...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之际,袁绍(字本初)与曹操(字孟德)在官渡展开的这场战略决战,堪称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
确认了!青海秦代石刻,鉴定为真 9月15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发布会,介绍青海省玛多县尕日塘秦刻石调查研究有关情况。 2025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