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中国政坛接连传来噩耗,王树声、王稼祥等一批功勋卓著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相继离世。在追思故人之际,毛泽东主席不禁想起了来自湖南的革命同乡江渭清。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老革命家,如今正赋闲在家。经过深思熟虑,毛主席决定重新启用这位老战友。
然而,当中央组织部接到这一指示后,却陷入了长达六次的激烈讨论。关于江渭清的任职安排,与会人员始终无法达成共识。有人建议让他担任某部委领导,有人认为应该先安排一个过渡性职务,各种意见争执不下。就在组织部门一筹莫展之际,毛主席亲自拍板:那就让他去江西吧!
有了最高指示,中央组织部立即行动,正式宣布任命江渭清为江西省委第一书记。但令人意外的是,这位老革命家竟然婉拒了这一重要职务。这一反常举动在党内引起轩然大波,人们不禁要问:这位64岁的老革命家为何要拒绝组织的安排?毛主席为何特别属意江西?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中央组织部决定与江渭清进行深入谈话。在简朴的会客室里,组织部的同志开门见山:江老,能和我们说说您拒绝的原因吗?江渭清沉吟片刻,缓缓说道:我想去省革委会当个副主任。面对这个出人意料的回答,组织部的同志耐心解释:您这个个人意愿我们理解,但这不能成为拒绝担任省委第一书记的理由啊。江渭清轻叹一声:江西省委第一书记责任重大,我担心自己年事已高,难以胜任,辜负了组织的信任。
谈话一时陷入僵局。其实,江渭清完全有资格胜任这个职位。早在1954年,年仅44岁的他就被委以重任,出任新成立的江苏省委书记。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他带领江苏人民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面对毛主席的亲自点将,这位老革命为何如此犹豫?
有人猜测他可能已经失去了当年的锐气,但没人能真正读懂这位老革命内心的想法。组织部的同志没有强求,而是语重心长地说:江老,组织尊重您的意愿,但建议您再好好想想。想想您是谁,想想毛主席为什么点名要您去江西。想清楚了再给我们答复。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江渭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他想起1910年自己出生在湖南平江的那个小山村,9岁入私塾读书时遇到了启蒙老师宋润清。在宋老师的引导下,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革命道路。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他很快在农民运动中崭露头角,受到时任区委书记肖助国的赏识,加入了平西游击大队。
19岁那年,他正式加入红军,担任团总支书记,在湘鄂赣边区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左腿中弹负伤,不久后右腿又遭重创。在缺医少药的艰苦条件下,战友们只能用简陋的木板为他固定伤腿。虽然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了终身残疾,走路时总是一瘸一拐。
1941年皖南事变中,时任新四军第6师第18旅旅长的他率部浴血奋战。在随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他奉命接管这座历史名城,既要维持社会秩序,又要防范敌特破坏,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同年9月,他作为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毛主席。1952年江苏省成立时,他成为省委核心领导,两年后正式出任省委书记。在任十余年间,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江苏的发展倾注了全部心血。
然而60年代那场政治风暴改变了一切......1967年,是周总理派专机将他接到北京保护起来。如今回首往事,这位老革命终于明白:自己的一生都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事业。在组织的耐心等待下,他最终决定服从安排,前往江西赴任。
临行前,他特意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这位历经沧桑的老战士挺直了腰板。虽然双腿不便,但他的眼神依然坚定如初。他知道,新的挑战正在等待着他,而他将一如既往,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