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每次翻南朝那段历史,我都得反复倒回去看年份 —— 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加起来才一百六十多年,平均每个四十来年就没了,快得跟闹着玩儿似的。以前总觉得魏晋风骨够乱了,直到摸清这四个小朝廷的更替节奏,才知道啥叫 “你方唱罢我登场”。
不过乱归乱,要是真说哪个最有作为,我脑子里头一个冒出来的还得是刘裕建的那个刘宋。别觉得我偏心啊,你听我掰扯掰扯就知道了。我记得第一次读刘裕的故事,还以为是野史瞎吹 —— 一个卖草鞋出身的穷小子,居然能一路打遍南北,把东晋那堆烂摊子收拾了,还差点就把北方的胡人给赶回去了。这劲头,在整个南朝都找不出第二个来。
你别说,刘宋刚建立那几年,是真给南方人长脸。以前东晋的时候,北方政权老是压着南边打,南边的皇帝要么偏安一隅,要么窝里斗。刘裕不一样,他自己就是从战场上拼出来的,知道老百姓要啥。登基之后先把那些兼并土地的豪强给治了,还把以前被士族吞了的田产还给农民,就这一点,比后面齐梁陈的那些皇帝强太多了。我查资料的时候看到过,刘宋初年的户口数比东晋末年多了快一半,这可不是瞎编的,老百姓能安居乐业,才会愿意生孩子、种地啊。
而且刘宋还不光是能打仗、能安民,文化上也挺拿得出手的。你知道《世说新语》吧?那就是刘义庆在刘宋的时候编的,还有陶渊明,虽然他赶上了晋宋交替,但他最有名的那些诗,也大多是在刘宋初年写的。不像后来的萧齐,就出了些喜欢杀宗室的皇帝,萧梁倒是有个梁武帝喜欢搞文化,可最后把国家都搞亡了,陈朝就更不用说了,就那么大点地盘,能守住就不错了,还谈啥作为啊。
哦对了,我还得说个事儿,以前我总觉得南朝都是文弱的,直到看了刘宋的军事部署才知道,刘裕那会儿居然在北方设了好几个据点,还派军队守着,就为了防止胡人南下。后来宋文帝的时候,虽然打了几次败仗,但南方的经济一直没垮,还出了 “元嘉之治”,这在整个南北朝都算是少见的太平日子了。你想想,后面的齐朝才二十三年,就换了七个皇帝,一半都是被杀死的,梁陈就更别提了,要么内乱要么被北方欺负,哪有心思搞建设啊。
不过也有人说,刘宋后期也挺乱的,刘子业那些皇帝一个比一个荒唐。这话我不否认,但你不能因为后面的皇帝不行,就否定前面的功劳啊。就跟人一样,谁还没个晚年糊涂的时候?再说了,比起齐梁陈,刘宋至少有过实实在在的盛世,有过能让老百姓喘口气的日子,这就够了。
我有时候还会想,要是刘裕能多活几年,或者他的后代能靠谱点,刘宋说不定真能统一南北,那后面的历史就得改写了。可惜啊,历史没有如果,南朝这四个朝代,就跟走马灯似的,热闹一场就没了。但要说哪个最有作为,我还是觉得刘宋最够格,毕竟它实实在在给南方带来过希望,你说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