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发生靖康之变?
创始人
2025-10-04 12:08:43
0

公元1125年,来自北方的女真族,也就是刚建国10年的金朝南下攻宋,一路攻占河南河北等地,还渡过黄河,直逼汴梁。

宋徽宗眼瞅着局势危机,马上禅让皇位给太子赵桓,也就是后来的宋钦宗,宋徽宗自己躲在幕后也把持朝政,还为南逃做准备。

公元1126年,完颜宗望率领金兵来到了开封府城下,包围了北宋首都,因为李纲的顽强抵扣,金军并未破城,双方签下了宣和和议,赵构被送到金朝当了人质

公元1127年,金朝攻陷了北宋都城汴梁,掳走了宋朝皇帝宋钦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大批的赵宋皇族被金兵俘虏到金朝,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继位(河南商丘),是为宋高宗。

原文赏析:

盖自王安石柄用,喜言边功,而种谔取绥州, 韩绛取银州, 王韶取熙、河, 章惇取懿、洽, 谢景温取徽、诚, 熊本取南平, 郭逵取广源, 李宪取兰州, 沈括取葭芦四砦, 继以王赡取邈川, 青唐, 宁塞, 龙支, 王厚复湟、鄯, 数十年中,建州、军、关、城、砦堡不可胜纪。 逮建燕山、云中两路, 而祸变旋作矣。

【译文】自从王安石掌权后,他热衷于谈论边境战功,于是种谔攻取绥州,韩绛攻取银州,王韶攻取熙州和河州,章惇攻取懿州和洽州,谢景温攻取徽州和诚州,熊本攻取南平,郭逵攻取广源,李宪攻取兰州,沈括攻取葭芦四砦。

之后王赡又攻取邈川、青唐、宁塞和龙支。王厚收复了湟州和鄯州。几十年来,北宋在边境建立的州、军、关、城、营堡数不胜数。然而当燕山、云中两路建立后,北宋的灾祸和变故就接连发生。

史略:初,女真叛辽,宋遣马政等自登、莱浮海使女真,约夹攻辽,取燕,云旧地。 宣和四年宋师压辽境,辽将郭药师以涿、易二州来降。 师逾白沟, 屡为辽人所败。 女真既得云中,复取燕京,以宋师无功,止许割燕京及蓟、景、檀、顺、涿、易六州。 明年复以云中路朔、武二州归宋。 七年女真将粘没喝自云中陷朔、代, 围太原;斡离不自平州入檀、蓟, 尽陷燕山州县,犯中山、庆源,陷信德及相、浚二州,遂渡河陷滑州,于是东京危迫矣。

【译文】《史略》记载:女真族背叛了辽国,宋朝派遣马政等人从登州、莱州渡海出使女真族(金朝),约定夹攻辽国,夺回燕云旧地。

宣和四年(1122年),宋朝军队逼近辽国边境,辽国将领郭药师以涿州和易州投降。宋朝军队越过白沟,却多次被辽军打败。

金朝攻取云中后,又攻取了燕京。由于宋朝军队无功,金朝只允许北宋交接燕京以及蓟州、景州、檀州、顺州、涿州和易州六州。

第二年(1123年),宋朝又得到了云中路的朔州和武州。宣和七年(1125年),金朝将领粘没喝(完颜宗翰)从云中攻陷北宋的朔州和代州,包围太原;

斡离不(完颜宗望)从平州进入北宋的檀州和蓟州,攻陷燕山,侵犯中山、庆源,攻陷信德等地,然后渡河攻陷滑州,此时北宋都城东京汴梁就岌岌可危了。

慨李纲之谋不用,致二帝之辕不返。
史略:靖康初,金人攻东京,宋遣使议和。 斡离不邀求金币及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宋皆许之,而兵不退。 时四方勤王之师渐至,李纲言:「金人以孤军入重地,譬犹虎豹自投陷阱中。 若阨河津,绝馕道,分兵复畿北诸邑,而以重兵临敌营,坚壁勿战。 俟其食尽力疲,然后以一檄取誓书,复三镇,纵其北归,半渡而击之,必胜之计也。 」不听。

【译文】感慨李纲的谋略没被采纳,导致俘虏徽钦二帝的车驾一去不复返。

《史略》记载:靖康初年(1126年),金人攻打东京,宋朝派遣使者去议和。

斡离不索要金币以及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宋朝都答应了,但金兵却没有撤退。

当时,各地勤王的军队陆续到达,李纲建议:“金人孤军深入重地,就像虎豹自己跳进了陷阱。

我们应该扼守黄河渡口,断绝他们的粮道,分兵收复京城北部各县,然后用重兵逼近敌营,坚守不出战。

等到他们粮食耗尽、疲惫不堪时,再用一纸檄文要求他们归还誓书和三镇,放他们北归。当他们半渡时发动攻击,这是必胜之计。”

但这个建议没有被宋钦宗采纳。

金人寻引去,种师道亦请乘半渡击之,以杜后患。 不从,又请合关河卒屯沧、卫、孟、滑, 备金兵再至,亦不听,又出李纲于外。 既而粘没喝陷太原,长驱而南,所至降破,前锋渡孟津, 河南、永安、郑州悉陷。 。 粘没喝入怀州,屯河阳。 斡离不发保州,败宋师于井陉, 陷真定,遂取汴,屯刘家寺, 粘没喝亦自河南来会,屯青城。 东京旋陷。 金人立张邦昌为帝,劫上皇帝后北去。

【译文】后来,金人主动撤退了,种师道也请求趁他们半渡时发动攻击,以杜绝后患。但这个建议同样没被宋钦宗采纳。

种师道又请求调集关河的军队屯驻在沧州、卫州、孟州、滑州,防备金兵再次入侵,这个建议还是没有被采纳。

接着李纲因为主和派打压被贬官外放。不久,粘没喝攻陷太原,长驱直入一路向南,所到之处不是投降就是被攻破。

金兵前锋渡过孟津,河南、永安、郑州都陷落了。粘没喝进入怀州,屯驻在河阳。

而斡离不则从保州出发,在井陉打败宋军,攻陷了真定,然后攻取汴京,屯驻在刘家寺。

粘没喝此时也从河南赶来会合,屯驻在青城。不久东京陷落。金人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然后挟持宋钦宗和宋徽宗北去。

端倪解析:

北宋历代皇帝都希望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澶渊之盟让宋辽维持了百年和平。到宋徽宗时,辽国亡国在及,宋徽宗和蔡京、童贯商议,许与金人结盟攻辽(著名的海上之盟)。

不过宋朝二十万大军却伐辽失利,辽南京(今北京)还是被金人抢先攻占,之后辽天祚帝被金人俘虏,辽国灭亡,金灭辽之战严重暴露宋军战斗力的虚弱。

1125年,金军借追究张觉事变,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攻占河北,河南等地,渡过黄河,南趋汴梁。

1127年春,金军俘宋徽、钦二帝及大批宋太宗一系的皇族北去,北宋灭亡。靖康之变是北宋长期弊病累积的结果,加上宋徽宗、宋钦宗腐朽统治加速而来的结果。

北宋经济发达,但朝廷内部财政却时常处于亏空状态,其原因就在于冗兵、冗官及冗费所导致的大量无效财政支出。

早在宋仁宗时,就试着推行变法,范仲淹力图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实行庆历新政,但改革仅一年有余即被废除;后续又有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经历元佑更化宣告失败。

金国崛起,与辽国激战正酣,辽国位于宋朝北部,恰好能成为宋的屏障,两者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当时辽国虽处没落,仍对金仍有战力。

但宋徽宗却与金人结盟攻辽,还暴露了自身的虚弱,让金人有机可乘。靖康之祸导致北宋灭亡,深深刺痛宋人内心,如岳飞在《满江红》写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当时被押解至东北的宋朝皇室上千人,还有超过十万首都平民,多名宋朝王妃被分赐给完颜家族成员为妻。一些年幼的北宋帝姬被安置在洗衣院,长大成人后,再服侍金国王公贵族,有些被纳为次妃、姬妾。

宋徽宗在被囚禁期间,备受精神和肉体折磨,北方冬天寒风刺骨,二帝衣服只能勉强避体根本无法御寒。吃的就更差了,甚至有时连饭都吃不上,还要受看守的侮辱打骂。

宋徽宗在1135年生病,得不到医治,不久就病死在土炕上了。

1156年,金朝皇帝完颜亮命令57岁的宋钦宗打马球,供人娱乐。

宋钦宗身体孱弱,又不善马术,很快从马上摔下,被乱马铁蹄践踏而死。

西周的“国人暴动”发生在公元前842年,通常也被称为“彘之乱”。

这一事件标志着西周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国人暴动的直接后果是周厉王被迫逃亡,西周进入“共和行政”时期。

这一暴动不仅深刻影响周朝政治结构,也为后来周朝变革铺垫基础。

“国人”是指居住在西周都城镐京(陕西西安附近)的居民。

不同于普通的百姓,国人主要是贵族阶层、士族与官员。

对于“国人暴动”的性质,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解读:

一种观点认为,“国人”指的是居住在都城的普通百姓和低层劳动者,如百工和商人等。这些群体反抗的是周厉王的苛政和过度的资源征收。

此观点认为,暴动的根源在于人民的经济压迫和生活困境,周厉王的“专利”政策和资源垄断让普通百姓感到极度不满,最终爆发暴动。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国人”指的是周朝的贵族阶层,包括公卿大夫、士族等上层统治者。

此观点认为,暴动的根源在于西周贵族阶层与周厉王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在周厉王实施“专利”政策后,贵族的利益受到了威胁。

暴动的背后是贵族内部的权力斗争,暴动的领导者包括周定公、召穆公、共伯和等贵族人物。

这种暴动实际上是贵族集团为了控制权力、反抗暴政而进行的内斗。

根据史书记载,暴动发生时,民众和部分贵族阶层的联合行动冲进王宫,直指周厉王。

暴动的规模相当巨大,愤怒的民众和贵族要求周厉王放弃权力。

面对暴动的压力,周厉王不得不逃离都城,越过黄河,逃到汾水流域的彘(今山西霍州市一带),从此失去了对王朝的控制。

国人暴动导致周厉王失去王位,西周的中央集权出现松动,进入由贵族共同执政的“共和行政”时期。

这一时期是西周历史上的一个政治空档期,标志着周朝由中央集权向贵族分权的过渡。

国人暴动是西周贵族阶层与君主之间矛盾激化的直接结果。暴动的背后,除了民众的反抗,还有贵族内部的权力斗争。

国人暴动不仅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也是社会变革的前奏。

周朝的宗法制度开始受到冲击,原有的王权威严逐渐崩塌,社会秩序的松动为后来的东周时期的政治变革提供了土壤。

周厉王是个很霸道的国王,姬姓名胡,是周夷王之子,在位期间(约前877年-前841年)。

因为实行了一系列专利”政策和对人民言论的压制,直接导致了史上著名的国人暴动,最终使得西周政权发生剧变。

周厉王推行的“专利”政策,实际上是一种严苛的资源垄断制度。

根据史料记载,周厉王通过该政策将国家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收益纳入中央统治阶层的手中

周厉王规定,周朝的山林川泽等自然资源,包括采樵、捕鱼、狩猎等活动,都不得由普通百姓从事。

所有这些活动的收益都要归国家所有,并且必须由王室或贵族控制。

这意味着百姓无法自由地使用自然资源,导致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困境。

该政策不仅仅是对资源的垄断,还进一步压制了民众的自由。

人民失去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生活的权利,也受到政策和规定的严格约束。

周厉王通过这一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也加剧了社会的不满。

周厉王实施的“专利”政策还包括对言论的压制。

百姓无法自由讨论国家的政策,尤其是在这种极权主义的政策下,不允许公开对政府提出批评。

史书记载,周厉王甚至不允许民众发表任何异议,召穆公曾v1a7.cn反对这种政策,提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即压制人民的言论比控制洪水的情况还要糟糕)。

周厉王并没有采纳召穆公的建议,依然坚持自己的政策,这使得周朝的社会矛盾愈发加剧。随着政策的实施,百姓的困苦和不满情绪不断积累。

到了公元前842年,社会矛盾爆发,民众的愤怒终于达到了顶点,爆发了国人暴动。

暴动的激烈程度导致了暴民冲进王宫,企图杀死周厉王。

面对民众的暴怒,周厉王仓皇逃离了王宫,逃入了黄河以北的汾水流域。

周厉王的统治被许多历史学家和史书认为是西周王朝衰弱的象征之一。

其实施的极权主义政策以及对民众压制的做法,使他成为历史上较为负面的君主之一。

李德明继位后,为了稳固国力,与宋朝和谈,与辽朝结盟。

辽册封李德明为大夏国王,他儿子李元昊继位后,攻占河西走廊。

李元昊采取联辽抗宋战略不断入侵宋边境,并要求宋朝承认西夏独立。

宋夏第一次战争从1038年李元昊称帝开始一直持续到1044年才平息;

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双方签订庆历和议,西夏向宋称臣

宋朝承认西夏割据地位,宋每年赐给西夏银5万两,绢13万匹,茶2万斤。

此后宋夏还有四次战争,总体而言宋朝败多胜少,西夏也无法侵入中原。

原文赏析:

然契丹未靖,夏孽方张,东北常以关南﹑ 瀛州﹑ 常山﹑ 棣州﹑ 雁门 为重镇,西北常以鄜延﹑ 环庆﹑ 原渭﹑ 为重镇。
史略:太平兴国四年平北汉,遂乘胜趋幽﹑蓟,败还。雍熙三年复遣曹彬等分道伐契丹, 复败却。端拱二年易州复为契丹所陷, 诏羣臣上备戎策。宋琪言:「国家取燕,于雄、霸直进,非吾战地。如令大bk.v1a7.cn军于易州循孤山, 涉涿水, 抵桑干河, 出安礼寨, 则东瞰燕城,才及一舍。此周德威取燕之路。下视孤垒,浃旬必克。山后八州 闻蓟门不守, 势必尽降矣。」时不能用。

【译文】此时对宋朝而言,契丹尚未平定,西夏又逐渐崛起,成为威胁。

宋朝的东北方常常以关南、瀛州、常山、棣州、雁门作为重要的军事据点;

而西北方则常以鄜延、环庆、原渭作为重要的防线。

《史略》记载: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宋平定北汉后,乘胜追击契丹至幽州、蓟州,但最终失败而归(高梁河之战)。

雍熙三年(986年),北宋再次派遣曹彬等人分道进攻契丹,但仍然以失败告终。

端拱二年(989年),易州再次被契丹攻陷,宋太宗诏令群臣献上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策略。

宋琪建议:“一般来说夺取燕地,从雄州、霸州直线进攻,但这不是我们的战场。

如果能让大军从易州沿着孤山,穿越涿水,抵达桑干河,再出安礼寨,那么就可以俯瞰燕城,只有三十里之隔。这是周德威夺取燕地的路线。

从高处俯瞰孤垒,不出十天必定攻克。太行山后的八个州听说蓟州失守,势必也会全部投降。”

但当时的朝廷并未采纳这一建议。

又太平兴国七年,夏州留后李继捧始以银、夏、绥、宥四州来献, 其族弟继迁复走地斤泽以叛, 数寇边。寻请降,赐姓名赵保吉。 至道二年复授以定难节度使,割夏、绥、银、宥、静五州与之。 既而复叛,咸平五年陷灵州,遂略有朔方地。 天圣九年赵元昊嗣立,益强,尽取河西地, 据有夏、宁、绥、宥、静、灵、盐、胜、会、甘、凉、肃、瓜、沙等州,又增置洪、定、威、龙等州。

【译文】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夏州留后李继捧开始将银、夏、绥、宥四州献给宋朝。

但他的族弟李继迁却逃到地斤泽反叛,多次侵犯宋朝边境。后来李继迁请降,被宋朝赐姓名赵保吉。

至道二年(996年),宋太宗再次授予他定难节度使的职位,并割让夏、绥、银、宥、静五州给他。

但不久之后他又反叛,咸平五年(1002年)李继迁攻陷了灵州,逐渐占据了朔方地区。

天圣九年(1031年,勘误:应该是1032年),赵元昊(此时是赐姓状态)继位后,势力更强大,夺取河西地区,占据夏、宁、绥等州,并增设了洪、定、威等州

及宝元初僭称帝,国号夏,都兴庆, 阻河依贺兰山为固。 庆历初复陷丰州。是时元昊之地,东据河,西至玉门, 南临萧关, 北控大漠,延袤万里。分置一军于河北以备契丹,于河南置盐州路,以备原、庆、环、渭,左厢曰宥州路,以备鄜、延、麟、府,右厢曰甘州路以备吐蕃、回纥。

【译文】到了宝元初年(1038年),李元昊僭越称帝,国号夏,都城设在兴庆(今宁夏银川),依仗黄河和贺兰山作为固守的据点。

庆历初年(1041年),李元昊攻陷了丰州。此时李元昊控制的领土东到黄河,西至玉门,南临萧关,北控大漠,绵延万里。

他在黄河以北地区设置一军以防备契丹,在黄河以南地区设置盐州路以防备北宋的原州(秦凤路)、庆州(永兴军路)、环州(永兴军路)、渭州(秦凤路),左厢设置宥州路以防备北宋的鄜州、延州(永兴军路)、麟州、府州(河东路),右厢设置甘州路以防备吐蕃、回纥。

关中岁被侵掠,官军屡败,朝廷旰食。先是张方平上平戎策,以为:「宜屯重兵河东,示以形势,贼入寇,必自延、渭,而兴州巢穴之守必虚,我师自麟、府渡河,不十日可至,此所谓攻其所必救,形格势禁之道也。」时亦不能用。

【译文】北宋关中地区每年都受到西夏侵扰和掠夺,官军多次战败,朝廷为此忧心忡忡。

张方平上奏平定北方游牧民族的策略,他认为:“我们应该在河东路屯驻重兵,展示我们的军事实力。

如果贼寇入侵,必然会选择从延州、渭州进攻,而兴州(宁夏)巢穴必定空虚。

我们的军队可以从麟州、府州渡过黄河,不出十天就可到达,这就是所谓的‘攻其所必救,形格势禁’之道。

不过,当时的朝廷并未采纳这一建议。

熙宁以后,外患渐弭,纷更内启,定天下为二十三路: 曰京东西路, 曰京东东路, 曰京西北路, 曰京西南路, 曰河北东路, 曰河北西路, 曰河东路, 曰陕西永兴路, 曰陕西秦凤路, 曰淮南东路, 曰淮南西路, 曰江南东路, 曰江南西路, 曰两浙路, 曰荆湖南路, 曰荆湖北路, 曰西川成都路, 曰西川梓州路, 曰峡西利州路, 曰峡西夔州路, 曰福建路, 曰广南东路, 曰广南西路。

【译文】宋神宗熙宁(1068年-1077年)以后,外患逐渐平息,内部纷争却开始频发。

朝廷将天下划分为二十三路:京东西路、京东东路、京西北路、京西南路、河北东路、河北西路、河东路、陕西永兴路、陕西秦凤路、淮南东路、淮南西路、江南东路、江南西路、两浙路、荆湖南路、荆湖北路、西川成都路、西川梓州路、峡西利州路、峡西夔州路、福建路、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

端倪解析:

北宋与西夏的关系是战争与和谈并存的。

在宋仁宗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1040年~1042年)期间,西夏皇帝李元昊对宋朝发动多次大规模军事进攻,双方损失都很大,最终在1044年订立了和约。

和约规定,西夏向宋称臣并取消帝号,李元昊接受宋的封号,称夏国主。宋朝每年给予西夏银7.2万两、绢15万匹、茶3万斤,称为“岁赐”。

这次和谈带给北宋和西夏边境近二十年的平静。

从1066年起,西夏开始不断挑衅,双方战端又起。

1081年,西夏皇室发生内战,政局不稳,宋神宗觉得这是一个攻击西夏的好机会,起兵三十万对西夏发起攻击,却被西夏击败,无功而返。

宋夏两国在经过长年累月的战争后,最后在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夏崇宗向宋朝表示臣服。

战争削弱北宋边防,最终导致金的南侵和北宋灭亡。

西夏王朝的历史不长,不到200年,却起起落落,处在宋、元、金、辽的夹缝中,崛起不易,维持更难,却还是有繁荣的发展,还创造了西夏文字,甚至一度阻挡了成吉思汗征服天下的铁骑。

西夏在文化方面一开始十分落后,在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议会后,西夏开始学习中原文化,尤其是儒学和佛教文化。

这种情况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样,西夏通过模仿中原王朝的文化制度让自各方面迅速稳定起来。

和北魏高度汉化不一样,西夏在学习汉文化的同时,依旧保持大量自身的传统,比如尚武之风,毫无疑问这也是西夏维持一段时间安定局面的关键。

西夏已经可以用先进的冷锻技术,打造各种强大盔甲武器,比如西夏铁骑穿戴的瘊子甲,防护能力十分强大,能够抵挡宋朝强弩的射杀。

另外西夏军作战的投石机和西夏强弩等武器,杀伤力也非常强大。

所以说,在北宋年间的东亚战场上,在宋朝士大夫眼里是“小国”的西夏,其精锐部队的装备水平,完全能和科技强大的宋军媲美。

周夷王(周朝第九代君主)对位于西北边境的太原戎部落的征讨,发生在公元前879年。

太原戎是一个由犬戎部落的一部分,他们在周穆王时期被打败并迁至太原,但是这些部落在周夷王时并未完全服从周朝统治,反而常常侵扰周朝的西北边疆

周朝的中央集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削弱,尤其是在周夷王即位后,周朝已经开始面临内外压力。

周夷王试图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维护西周的边疆稳定。夷王决定亲自出征,解决这个问题。

周夷王在位第八年(公元前879年),命令当时的虢公季子率领六师(即六路军队)前往讨伐太原戎。

战争目标是消除戎部落对周朝西北边境的威胁,恢复周朝的控制权。军队沿太原戎的领土推进,一路向西北进发,直至俞泉(今山西一带)。

通过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周朝军队不仅打击了戎部落的军事力量,还获得了大量的战利品,最为显著的是获得了千匹马匹,这一胜利极大地增强了周朝的军事实力

周夷王的征伐有效地恢复了周朝在西北边疆的统治权,对周边的少数民族部落产生了威慑作用,也加强了周朝的军事力量,恢复了部分中央政权的威信。

虽然此次战争成功镇压了太原戎的叛乱,但也暴露出周朝逐渐失去对边疆部落的控制力。

周夷王获得了胜利,但边疆地区的稳定依旧脆弱,周朝的衰退趋势未能得到根本遏制。

不过周朝虽然已经进入衰退期,但仍具备一定的军事力量和影响力。周夷王以此胜利巩固了自己在内外的政治地位,并努力维护西周的疆域。

宋朝时期全国的行政区划,分若干路作为府、州、军、监以上中央派出监察辖区。

宋太祖赵匡胤乾德(963年)以后,分全国为十三道,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始定为十五路。

原文赏析:

因袭前辙,定都大梁。
都邑考:宋建隆初,因周旧制,以大梁为东京开封府,洛阳为西京河南府。 真宗建宋州为南京, 仁宗又建大名府为北京, 时谓之四京。 高宗南渡,以临安府行为都,后遂定都焉。

【译文】北宋沿袭旧例,定都大梁(河南开封)。

《都邑考》记载:北宋建隆初年(960年),沿袭后周的旧制,以大梁为东京开封府,洛阳为西京河南府。

宋真宗赵恒把宋州建为南京,宋仁宗赵祯又建大名府(河北邯郸大名县)为北京,当时号称四京。

宋高宗赵构南渡后,把临安府(浙江杭州)升为都城,后来南宋便定都于此。

分天下为十五路。
京东路:
开封府, 宋州, 兖州, 徐州, 曹州, 青州, 郓州, 密州, 齐州, 济州, 沂州, 登州, 莱州, 淄州, 濮州, 单州, 潍州, 广济军, 清平军, 淮阳军, 宣化军, 莱芜监, 利国监。

【译文】北宋时把全国分成十五路。

京东路包括:开封府,宋州,兖州,徐州,曹州,青州,郓州,密州,齐州,济州,沂州,登州,莱州,淄州,濮州,单州,潍州,广济军,清平军,淮阳军,宣化军,莱芜监和利国监。

京西路:
河南府, 滑州, 郑州, 汝州, 陈州, 许州, 蔡州, 颍州, 孟州, 唐州, 邓州, 襄州, 均州, 房州, 金州, 随州, 郢州, 信阳军, 光化军。

【译文】京西路包括:河南府,滑州,郑州,汝州,陈州,许州,蔡州,颍州,孟州,唐州,邓州,襄州,均州,房州,金州,随州,郢州,信阳军和光化军。

河北路:
大名府, 镇州, 瀛州, 贝州, 博州, 德州, 沧州, 棣州, 深州, 邢州, 冀州, 赵州, 定州, 莫州, 相州, 怀州, 卫州, 澶州, 磁州, 祁州, 滨州, 雄州, 霸州, 保州, 德清军, 保顺军, 定远军, 破虏军, 平戎军, 静戎军, 威虏军, 乾宁军, 顺安军, 宁边军, 天威军, 承天军, 静安军, 通利军。

【译文】河北路包括:大名府,镇州,瀛州,贝州,博州,德州,沧州,棣州,深州,邢州,冀州,赵州,定州,莫州,相州,怀州,卫州,澶州,磁州,祁州,滨州,雄州,霸州,保州,德清军,保顺军,定远军,破虏军,平戎军,静戎军,威虏军,乾宁军,顺安军,宁边军,天威军,承天军,静安军和通利军。

河东路:
并州, 代州, 忻州, 汾州, 辽州, 泽州, 潞州, 晋州, 绛州, 慈州, 隰州, 石州, 岚州, 宪州, 丰州, 麟州, 府州, 平定军, 火山军, 定羌军, 宁化军, 岢岚军, 威胜军, 永利监, 大通监。

【译文】河东路包括:并州,代州,忻州,汾州,辽州,泽州,潞州,晋州,绛州,慈州,隰州,石州,岚州,宪州,丰州,麟州,府州,平定军,火山军,定羌军,宁化军,岢岚军,威胜军,永利监和大通监。

陕西路:
京兆府, 河中府, 凤翔府, 华州, 同州, 解州, 虢州, 陕州, 商州, 乾州, 耀州, 丹州, 延州, 邬州, 坊州, 邠州, 宁州, 泾州, 原州, 庆州, 环州, 渭州, 仪州, 凤州, 阶州, 成州, 秦州, 保安军, 镇戎军, 开宝监, 沙苑监。

【译文】陕西路包括:京兆府,河中府,凤翔府,华州,同州,解州,虢州,陕州,商州,乾州,耀州,丹州,延州,邬州,坊州,邠州,宁州,泾州,原州,庆州,环州,渭州,仪州,凤州,阶州,成州,秦州,保安军,镇戎军,开宝监和沙苑监。

淮南路:
扬州, 楚州, 濠州, 寿州, 光州, 黄州, 蕲州, 舒州, 庐州, 和州, 滁州, 海州, 泗州, 亳州, 宿州, 泰州, 通州, 建安军, 涟水军, 高邮军, 无为军, 利丰监, 海陵监。

【译文】淮南路包括:扬州,楚州,濠州,寿州,光州,黄州,蕲州,舒州,庐州,和州,滁州,海州,泗州,亳州,宿州,泰州,通州,建安军,涟水军,高邮军,无为军,利丰监和海陵监。

江南路:
升州, 太平州, 宣州, 歙州, 池州, 饶州, 信州, 抚州, 江州, 洪州, 袁州, 筠州, 吉州, 虔州, 广德军, 南康军, 兴国军, 临江军, 南安军, 建军。

【译文】江南路包括:升州,太平州,宣州,歙州,池州,饶州,信州,抚州,江州,洪州,袁州,筠州,吉州,虔州,广德军,南康军,兴国军,临江军,南安军和建军。

湖南路:
潭州, 衡州, 道州, 永州, 邵州, 郴州, 全州, 桂阳监。

【译文】湖南路包括:潭州,衡州,道州,永州,邵州,郴州,全州和桂阳监。

湖北路:
江陵府, 鄂州, 岳州, 复州, 安州, 朗州, 澧州, 峡州, 归州, 辰州, 汉阳军, 荆门军。

【译文】湖北路包括:江陵府,鄂州,岳州,复州,安州,朗州,澧州,峡州,归州,辰州,汉阳军和荆门军。

两浙路:
杭州, 睦州, 湖州, 秀州, 苏州, 常州, 润州, 越州, 婺州, 衢州, 处州, 温州, 台州, 明州, 江阴军, 顺化军。

【译文】两浙路包括:杭州,睦州,湖州,秀州,苏州,常州,润州,越州,婺州,衢州,处州,温州,台州,明州,江阴军和顺化军。

福建路:
福州, 建州, 泉州, 漳州, 汀州, 南剑州, 兴化军, 邵武军。

【译文】福建路包括: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州,兴化军和邵武军。

西川路:
成都府, 蜀州, 彭州, 汉州, 绵州, 梓州, 遂州, 荣州, 简州, 资州, 陵州, 普州, 果州, 合州, 渠州, 昌州, 泸州, 戎州, 眉州, 嘉州, 邛州, 雅州, 黎州, 茂州, 维州, 永康军, 怀安军, 广安军, 富顺监。

【译文】西川路包括:成都府,蜀州,彭州,汉州,绵州,梓州,遂州,荣州,简州,资州,陵州,普州,果州,合州,渠州,昌州,泸州,戎州,眉州,嘉州,邛州,雅州,黎州,茂州,维州,永康军,怀安军,广安军和富顺监。

峡西路:
兴元府, 洋州, 兴州, 利州, 阆州, 剑州, 文州, 龙州, 巴州, 集州, 蓬州, 壁州, 渝州, 夔州, 忠州, 万州, 开州, 达州, 涪州, 施州, 黔州, 云安军, 梁山军, 大宁监。

【译文】峡西路包括:兴元府,洋州,兴州,利州,阆州,剑州,文州,龙州,巴州,集州,蓬州,壁州,渝州,夔州,忠州,万州,开州,达州,涪州,施州,黔州,云安军,梁山军和大宁监。

广东路:
广州, 连州, 韶州, 南雄州, 英州, 桢州, 循州, 梅州, 潮州, 端州, 康州, 新州, 春州, 恩州, 封州, 贺州。

【译文】广东路包括:广州,连州,韶州,南雄州,英州,桢州,循州,梅州,潮州,端州,康州,新州,春州,恩州,封州和贺州。

广西路:
桂州, 昭州, 梧州, 龚州, 藤州, 白州, 容州, 郁林州, 浔州, 贵州, 横州, 邕州, 宾州, 象州, 柳州, 融州, 宜州, 高州, 化州, 雷州, 廉州, 钦州, 琼州, 儋州, 万安州, 崖州。

【译文】广西路包括:桂州,昭州,梧州,龚州,藤州,白州,容州,郁林州,浔州,贵州,横州,邕州,宾州,象州,柳州,融州,宜州,高州,化州,雷州,廉州,钦州,琼州,儋州,万安州和崖州。

凡府、州、军、监三百二十有一,县一千一百六十二。 东﹑南皆至海,西尽巴僰, 北极三关, 东西六千四百八十五里,南北一万一千六百二十里。

【译文】宋朝总共有府、州、军、监321个,县1162个。

东面和南面都临海,西面到达四川等地,北面以三关为界(在河北地区沿太行山北麓一线设置的三个重要关隘,保州关、真定关和定州关)。

东西宽6485里,南北长11620里。这就是宋朝的疆域。

司马光曰:「自周室东迁,王政不行,诸侯逐进,凡百五十年而合于秦。秦虐用其民,十有一年而天下乱,又八年而合于汉。汉为天子,二百有六年而失其柄。王莽盗之,十有七年而复为汉,更始不能有。光武诛除僭伪,凡十有四年然后能一之。又一百五十三年董卓擅朝,州郡更相吞噬。至于魏氏,海内三分,凡九十有一年而合于晋。晋得天下,才二十年,惠帝昏愚,羣夷乘衅,散为六七,聚为二三,凡二百八十有八年而合于隋。隋得天下,才二十有八年,炀帝无道,九州岛幅裂,八年而天下合于唐。
唐得天下,一百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于酒色,渔阳窃发,四海横流。肃、代以降,方镇跋扈,陵迟至于五代,朝成夕败,有如逆旅。太祖起而振之,东征西伐,大勋未集,太宗嗣而成之,凡二百二十有五年然后大禹之迹,复混而为一。由是观之,上下一千七百余年天下一统者,五百余年而已。」

【译文】司马光说:“自从周朝王室东迁以后,王室的政令就无法施行,诸侯国纷纷崛起争霸,历经150年,天下统一于秦国

秦国滥用民力,仅仅过了11年,天下又陷入混乱,再过8年,天下又统一于汉朝。汉朝历经206年而失去了政权。

王莽窃取政权,统治了17年,天下又归于汉朝,但更始帝不能守住。光武帝诛除叛逆的伪政权,历经14年才统一天下

此后又经过153年,董卓专权,各州郡互相攻伐。到了曹魏,天下三分,历经91年,天下又统一于晋朝

晋朝得到天下,只统治了20年,晋惠帝昏庸愚蠢,蛮族趁机作乱,天下分裂为六七块,又聚合为二三块,历经288年,再次统一于隋朝

隋朝得到天下,只统治了28年,隋炀帝无道,天下再次分裂,历经8年,统一于唐朝

唐朝得到天下,历经130年,唐玄宗仗着天下太平,沉湎于酒色,安禄山反叛,天下大乱。

从唐肃宗、唐代宗以后,各镇节度使专横跋扈,唐朝的纲纪陵替,终于发展成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各朝朝成夕败,就像住旅店一样。

宋太祖起来振兴国家,东征西伐,大功尚未告成,宋太宗继承并完成了他的事业,历经225年,才使九州疆域再次统一为一个国家

由此可见,1700多年中,天下统一的时间,不过500多年罢了。

端倪解析:

北宋的“至道十五路”是宋朝初年政府变革汉唐“道”制的一项行政区划革新。

这一制度的实施,对于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统一全国的行政区划,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北宋路名对中国现当代地名也有深远影响,现今10省名直接来源于宋朝路名(但疆界并不完全相同),如河北、陕西、湖南、湖北、浙江、福建、四川、广东、广西、江西等。

由于路的数量和范围较大,使得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变得更加复杂。此外,在北宋的行政区划中,“军”和“监”是两种重要的行政单位。

“军”和“监”在宋朝的行政区划中有两类:领县的和不领县的。

领县的军、监与府、州同级,都隶属于路,但实际地位要低于府和州;不领县的军、监与县同级,同隶于府或州。

所以,宋代县级以上、路级以下的区划单位有府、州、军、监四类,县一级的区划单位有县、军、监三类

具体来说,属于州级的军、监数量很少,同时尚存在县级军与监,即隶属于州、府的军和属于州、府、军的监。

这种行政区划方式反映了宋朝中央政府的高度集权,避免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但也导致地方资源狭小。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中国历史的概括,强调了统一与分裂的循环,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特征,即“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是对中国历史的一种宏观解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相关内容

旅游景点、酒店宾馆如何防控...
基孔肯雅热 是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通过“清积水、灭成蚊、防...
2025-10-04 09:10:34
(乡村行·看振兴)浙江海盐...
中新网嘉兴10月3日电(黄彦君 王海滨)国庆中秋假期期间,融合城市...
2025-10-04 09:10:07
乐山峨眉又一个网红地来啦!
9月28日,位于峨眉山市高桥镇严寺村的陶酒部落生态文旅园区正式开业...
2025-10-04 09:10:03
多元体验点燃长兴岛之夜,农...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市集人头攒动,公园游人如织,...
2025-10-04 09:09:52
国庆第三天,临沧芒来草山千...
国庆佳节,举国同庆。10月3日,临沧市耿马自治县芒来草山化身为“云...
2025-10-04 09:09:36
国庆第三天,青铜峡黄河大峡...
2025年10月3日,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迎来国庆假期第三日游客...
2025-10-04 09:09:25
国庆敦化两日游,禅意山水与...
金秋十月即将到来,敦化,这座充满历史与文化的城市,正以最美的姿态迎...
2025-10-04 09:07:59
广西龙胜国庆迎客忙:多元体...
中新网桂林10月3日电(韦吉阳 章艳)国庆假期1日至3日,广西桂林...
2025-10-04 09:07:41
从“旁观”到“入戏”,襄阳...
国庆中秋假期,襄阳文旅市场再度火爆,线上酒店、景区、住宿搜索量大幅...
2025-10-04 09:07:33

热门资讯

溯源吴越文化《寻古中国·吴越记...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五集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吴越记》,将于9月8日起在总台...
原创 蜀... 咱今儿个聊聊蜀汉北伐里的一位猛人。这人在战场上那叫一个威风,一口气杀了 7 员魏将,还灭了敌军五族,...
历史上有着最强嫁妆的皇后有六位... 史上最强嫁妆:六位改变王朝命运的传奇皇后 前言:嫁妆背后的政治博弈 在中国古代宫廷政治中,皇后的...
原创 厚... 九三阅兵的热潮刚刚散去,中国外交部就向一位特殊的对象发起了猛烈的制裁,这个人就是日本参议员石平。作为...
9月8日,巨石重生:米开朗基罗... ♢9月8日历史大事记 ♦ 中国历史上的今天 1.712年:唐睿宗传位于太子李隆基(唐玄宗),李隆基...
原创 1... 李鸿章:一个晚清重臣的无奈与叹息 李鸿章,这位晚清政坛的传奇人物,字渐甫、子黻,号少荃,安徽合肥...
原创 不... 重塑大明第一妖后:孙氏权谋之路的真相探析 近期热播剧《大明风华》塑造了一位令人敬仰的孙皇后形象——...
原创 除... 春秋战国历史的开端:从周平王东迁到诸侯争霸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后,周平王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
原创 岳...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岳飞将军犹如一颗璀璨的星辰,永远闪耀在民族精神的天空。这位南宋抗金名将以其赤...
明朝为什么要设立九边重镇? 明朝为保卫中原,弘治年间在北部边境设立了九个军事重镇,称为九边。 九边防御体系旨在巩固北部边防,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