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刘备在历经艰苦卓绝的汉中之战后,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成功夺取了汉中这一战略要地。在群臣的拥戴下,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并大封功臣。在武将体系中,最显赫的当属五虎上将这一称号,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获此殊荣。倘若蜀汉不幸战败,这五位名将皆被曹操所擒,以曹操爱才如命的性格,必定会极力劝降。那么,在这五人中,究竟有几人会归顺曹操呢?经过对《三国演义》相关情节的深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仅有两人可能被劝降。 首先来看可能归顺的两位将领:关羽和黄忠。关羽的归顺在历史上已有先例。在著名的徐州之战中,刘备与张飞贸然偷袭曹营却中计大败,仓皇逃窜。曹操乘胜追击,将关羽驻守的下邳城围得水泄不通。为收服这位当世名将,曹操精心设计,先派夏侯惇出战诱敌,待关羽引出城外后,又令徐晃、许褚二将截断其归路,将关羽困于土山之上。此时,曾受关羽救命之恩的张辽主动请缨前去劝降。面对张辽的劝说,关羽起初严词拒绝,但经张辽详细分析三罪之说后,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提出三约:其一,降汉不降曹;其二,善待刘备家眷;其三,一旦得知刘备下落即刻离去。曹操为得良将,不惜答应这些苛刻条件。由此可见,若关羽再次被擒,归顺曹操的可能性极大。
至于黄忠,其归顺经历也颇为曲折。他原本是长沙太守韩玄麾下大将,在刘琮献荆州时随主归曹。赤壁战后,关羽攻打长沙,与黄忠展开惊天动地的三日大战:首日百余回合不分胜负;次日激战五六十合时黄忠马失前蹄;第三日黄忠以神箭射中关羽盔缨。后因韩玄不得人心被魏延所杀,黄忠也随之归顺刘备。值得注意的是,黄忠初时托病不见关羽,这种表现与文聘归曹时的情形如出一辙,都显示出贰臣特有的心理挣扎。既然黄忠曾两易其主,若被曹操所擒,再次改投的可能性自然存在。 再看绝不可能归顺的三位将领:张飞、马超和赵云。虽然张飞与曹操存在姻亲关系——其妻夏侯氏是夏侯渊侄女,且为张飞生下两位后来都成为刘禅皇后的女儿——但这丝毫不影响张飞的忠诚。作为桃园结义的生死兄弟,张飞对刘备的忠心天地可鉴。即便在关羽降曹期间,张飞也始终持怀疑态度。因此,即便被擒,以张飞刚烈的性格,宁死不屈才是他的选择。 马超与曹操可谓血海深仇。其父马腾及两位弟弟皆死于曹操之手,这种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潼关之战中,马超与韩遂联军抗曹,失败后辗转投奔张鲁,最终归顺刘备。这段经历充分证明,马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臣服于杀父仇人。 赵云的情况则更为特殊。他最初效力于公孙瓒,但因理念不合而离开,后投奔刘备。赵云并非愚忠之人,而是心怀汉室。在刘备执意伐吴为关羽报仇时,赵云曾直言劝当以国事为重,先讨汉贼曹操。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决定了他绝不会因个人生死而背弃理想。在赵云眼中,曹操就是篡汉奸贼,投降曹操无异于违背毕生信念。 综上所述,若蜀汉五虎上将尽数被擒,唯有关羽、黄忠可能归顺,而张飞因忠义、马超因血仇、赵云因理想,都绝不会投降曹操。这一分析不仅基于人物性格,更深入考察了他们的过往经历和价值取向,具有充分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