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岗军的兴衰与徐懋功的传奇人生
公元618年,瓦岗军领袖李密在与王世充的决战中惨遭失败,曾经声势浩大的瓦岗军随之分崩离析。大部分将领和士兵选择归顺新兴的唐朝,但他们在唐朝的待遇却大相径庭。李密虽被封为邢国公,却只担任光禄卿这一虚职,权力被大幅削弱;而秦琼、程咬金等猛将则受到重用,被授予国公之爵。然而,在众多归顺的将领中,有一位人物尤为特殊——他不仅被封为国公,还被赐予皇室姓氏“李”,甚至被纳入宗室户籍,享受极高的尊荣。
一、瓦岗军中的杰出将领
这位传奇人物便是徐懋功。在影视作品的演绎中,徐懋功常被塑造成一位运筹帷幄的军师形象,但历史上的他远不止于此。他不仅武艺超群,更是一位能征善战的统帅。徐懋功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出生于山东菏泽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父徐盖家财丰厚,积粮数千石,且乐善好施,常常救济贫苦百姓,无论亲疏远近,皆能获得他的帮助。
隋朝末年,天下动荡,年仅十七岁的徐懋功投奔了瓦岗军首领翟让。他敏锐地观察到,东郡一带是他们的家乡,若在此地劫掠,容易引起乡民反感,不利于长期发展。于是,他向翟让建议:“荥阳、梁郡一带濒临汴水,商船往来频繁,若在此处截取官私船只,劫掠商旅,必能充实军需。”翟让采纳了他的建议,率军转战荥阳、梁郡交界处,果然收获颇丰,队伍迅速壮大至万余人。后来,在李密的谋划下,瓦岗军成功击败隋朝名将张须陀,而徐懋功更是在战场上亲手斩杀张须陀,立下赫赫战功。
二、瓦岗军的内部分裂与衰落
在徐懋功和王伯当的劝说下,翟让主动让位,将瓦岗军的领导权交给了更具威望的李密。此后,瓦岗军实力迅速扩张,尤其是在攻占黎阳仓后,短短十天内便招揽了二十余万士兵,声势浩大。李密自称魏公,封单雄信为左武候大将军,徐懋功为右武候大将军,两人成为李密麾下的核心将领。然而,好景不长,瓦岗军内部很快出现了严重的权力斗争。
在一次宴会上,李密突然发难,杀死了翟让。徐懋功在混乱中试图逃离,却被守卫砍伤颈部,险些丧命,幸得王伯当和单雄信及时相救才得以脱险。为了安抚人心,李密亲自为徐懋功包扎伤口,并加以安抚,但瓦岗军内部的裂痕已无法弥合。随后,李密与宇文化及展开激战,虽取得胜利,却损失惨重。不久,王世充趁机进攻,李密最终战败,瓦岗军彻底瓦解。
三、归顺唐朝,功成名就
李密战败后,徐懋功仍然控制着大片领土,东至大海,南至长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实力不容小觑。然而,有人提醒李密:“当初您杀害翟让时,徐世勣险些丧命,如今他尚未痊愈,怎能保证他对您忠心?”李密听后心生疑虑,最终选择直接归顺唐朝,而未与徐懋功会合。
徐懋功得知李密降唐后,立即决定通过李密向唐朝献地归顺。他主动将黎阳及河南十郡的军民、土地全部献给唐朝。唐高祖李渊对此极为欣喜,因为他不费一兵一卒,便获得了大片疆土和数万精兵。李渊当即封徐懋功为黎阳总管、上柱国、莱国公,不久又加封他为右武候大将军,改封曹国公,并赐姓“李”,赏赐良田五十顷、豪华宅邸一座。由此可见,徐懋功归顺唐朝的“资本”远超李密、秦琼、程咬金等人,因此他在唐朝的地位也更为显赫。
参考资料:
1. 《隋书》
2. 《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