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去西安玩,站在城墙根底下瞅着那灰扑扑的砖,突然就冒出个念头 —— 这地方可是当了好几个朝代的国都啊,周秦汉唐,多牛气!可为啥自打唐朝完了,就再也没哪个皇帝把都城放这儿了呢?
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打仗打坏了,你想啊,安史之乱那阵儿,长安遭了多大的祸?后来朱温又把宫殿拆了,木料顺着渭河运到洛阳,那场面光想想就觉得心疼。但后来跟当地一个卖肉夹馍的大爷唠嗑,他说 “可不光是毁了这么简单,你往北边瞅瞅,那黄土高坡以前可不是现在这样”。
我才想起之前看纪录片,说唐朝的时候,关中平原那可是好地方,渭河水多,庄稼长得也好,养活都城那么多人没问题。可后来呢?砍树砍多了,水土也流失了,下雨就容易淹,天旱了又没水浇地。你说都城那么多人,吃的喝的都得从外地运,要是本地产不出,光靠运多费劲?记得有回在西安吃面条,老板说 “现在咱吃的面粉好多都是从河南、山东运过来的”,我当时还没多想,现在一琢磨,这粮食问题古代更难解决啊!
而且你发现没,唐朝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慢慢往南边移了。以前长安是中心,可后来江南地区越来越富,苏杭那边多繁华啊。要是都城还在西安,管着南边那么大一块富庶地方,政令传过去都得好几天,多不方便。就像现在你在西安发个快递到杭州,还得好几天呢,更别说古代靠骑马送信了。
还有打仗的事儿,唐朝之后,北边的游牧民族老是来捣乱。以前长安北边有屏障,可后来那些民族势力越来越强,要是都城还在西安,离北边太近,一打仗就直接威胁到都城安全。你想啊,皇帝在宫里坐着,听见北边打仗了,能安心吗?就像你家住在小区门口,要是门口老是有人吵架,你也不踏实啊。
我还记得在西安逛碑林博物馆的时候,看到一块古代的石碑,上面写着有人建议把都城迁走,说 “关中之地,已非昔日之盛”。当时我还觉得挺可惜的,现在才明白,不是西安不好了,是时代变了,需要更合适的地方当都城。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西安没再当国都,但那份古都的味儿还在。走在回民街,听着旁边卖泡馍的吆喝声,看着街上穿着唐装拍照的人,就觉得这地方就算不是都城,也照样有魅力。你说要是唐朝之后西安还一直是国都,现在会是啥样呢?会不会比现在更热闹?
我有时候还会想,要是当初没迁都,西安的城墙会不会保存得更好?或者会不会有更多古代的宫殿留下来?不过转念一想,就算没当国都,西安不还是有兵马俑、大雁塔这些宝贝嘛,照样吸引那么多人来玩。
你们有没有去西安玩过?有没有跟我一样,站在某个地方突然就冒出这些奇怪的想法?或者你们觉得还有啥原因,导致西安唐朝之后就没再当国都了?快在评论区跟我唠唠,我还挺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