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功业卓著,但他也极其畏惧死亡。相传他逝世前的那段日子,天象与人事频频示警,接连发生三桩蹊跷之事,而且指向都与他本人有关。这些异象在同时代记述中多有流传,留下了许多难以解释的神秘细节,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人所信奉的“天人感应”。
第一桩是“荧惑守心”。自古帝王格外在意天象,因为在传统观念里,星辰运行体现天意与王朝气运。在众多天象里,最受瞩目的有两种:其一为“五星连珠”,即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显现,被视为大吉;其二便是极不祥的“荧惑守心”。古人称火星为“荧惑”,将二十八宿中的“心宿”简称为“心”,即今之天蝎座核心区域,主要由三颗亮星构成。旧说以为,中间最亮者象征天子,两侧分别喻为太子与庶子。当火星行至心宿附近并长时停驻,便形成“荧惑守心”,其占义或为君位不稳,甚者主帝王殒命。可以想见,消息传到秦廷,秦始皇心中定是沉郁不安,难以释怀。
第二桩为陨石之变。始皇三十六年,一颗流星坠于东郡。陨石本身不足为奇,真正令人心惊的是石上竟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七字。此语直指始皇将亡、天下分裂。秦始皇闻讯震怒且震惊,认定有人借天象造谣,于是命御史逐户排查、缉拿刻字者,终究无果。盛怒之下,他下令处死居于陨石附近的住户,并将刻字陨石焚毁。石可焚,人可诛,然而那句不祥之语像阴影般盘桓在他心头,更让他对命数的忧惧日益加深。
第三桩是“沉璧”怪事。同年秋,一名夜行使者自东行至华阴,忽被一人持玉璧拦路。那人托言:“烦请将此璧转交滈池君,并转告:‘今年祖龙死。’”使者惊疑追问来历与缘由,转瞬间拦路者已无影无踪。使者回到咸阳,急报朝廷。秦始皇沉吟良久,仅道:“山鬼所知,不出一年。”退朝后,他对近臣解释“祖龙”本指先祖,实则他亦明白外间多以“祖龙”指其本人。随即命人将玉璧呈御府核验,结果令人发指——此璧正是始皇二十八年南巡渡江祭水时抛入江中的那枚。沉江之璧何以复现人间、且由陌路者转交?其神秘更添一层不祥之色。
一年来三次凶兆接踵而至,秦始皇惴惴难安,遂令占卜以求趋吉避凶。卜辞给出的对策是“出巡与徙民”。于是他下诏迁徙三万户至北河、榆中一带,并按爵制每户加一级,以示安抚与奖勉。仍不放心的他,又在公元前210年启程第五次东巡,似将此行视作挽回命运的关键之举。未料天不假年,途中暴薨,遗命秘不发丧,而此举与此前的人事调动、权力安排交织在一起,也为大秦的迅速动荡埋下了难以收拾的祸根。
又据后世基于天文模型的计算机推演推测,中国历史上还有两次“五星连珠”未被正史记载,一次在吕后称制期间,一次在武则天登基之时。或因史家不愿以此吉兆印证女主顺应天命,故即便出现类似罕见天象也未著录于史。此说真假已难确证,但由此可见,古人对天象与王权的联想之强烈,足以影响文字的取舍与史书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