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曾国荃麾下猛将——李臣典,攻破天京首功之臣,死法很不光彩
创始人
2025-10-02 06:34:12
0

李臣典,字祥云,湖南宝庆府巨口镇(今邵阳市新邵县巨口铺镇)人。他年仅十八岁便投身军旅,最初在王鑫部效力,后来转隶曾国荃麾下,成为湘军吉字营的中坚将领。李臣典性格勇猛,作战异常拼命,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事中屡立战功,从一名普通士卒迅速晋升为守备、参将、总兵、提督。尤其在攻克天京(南京)一役中,他战功卓著,功列第一,清廷赐封其为一等子爵,死后更被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忠壮”。

同治三年初,湘军吉字营为夺取天京外围要地,先后进攻太平军修筑的坚固堡垒“天堡城”。此城位于钟山顶峰,地势高耸,火炮林立,能俯瞰城内外。因其制高点位置,吉字营一度无法接近城墙,只能远远扎营。经过血战,湘军最终拿下天堡城,但不远处的“地堡城”仍在太平军控制之下。地堡城守军凭借火力优势,封锁了清军靠近城根的道路,迫使湘军多次开挖地道,均被发现而失败。直到同治三年六月初,湘军才费尽气力,终于摧毁地堡城。

攻下地堡城后,曾国荃采纳李臣典的建议,在龙脖子山上布置百余门西洋大炮,昼夜轰击太平门城墙,使太平军难以立足。同时,湘军又堆积柴草至与城齐高,制造出随时可攻城的假象。由于城头火力凶猛,太平军士兵只能专注于防御攻城,而未能及时察觉湘军重启地道计划。事实上,早在地堡城未破之前,李臣典便曾率部在龙脖子山下挖掘地道,但因过近而被发现,遭太平军火力压制,只得半途而废。如今时机成熟,他利用旧道,加紧开凿,日夜不息,连续五天五夜,终于在六月十五日将地道掘至城墙下方。

六月十六日清晨,李臣典督率部下在地道内安置炸药,约定正午点燃引信。太平军察觉异状,急派人冲出太平门试图破坏,但李臣典早有准备,率兵迎击,数十名太平军当场毙伤,余众仓皇而退。正午时分,曾国荃下令点火,地动山摇,一声巨响震天,太平门一段长约二十余丈的城墙被炸塌。然而,朱洪章部四百余名士兵因距离过近,被爆炸波及,死伤殆尽。刘连捷率第二梯队踏着同袍遗骸冲入城中,血战之惨烈,难以形容。城内太平军早已断粮,靠野草充饥,虽拼死抵抗,但终因力竭难支,数次反击均告失败。至当日傍晚,天京九门尽陷,太平天国至此覆亡。幸存的太平军士兵拒不投降,聚于天王宫前广场,自焚殉国,场面悲壮。

然而,湘军攻城成功后,曾国荃默许部队烧杀抢掠三日,繁华的六朝古都瞬间化作人间炼狱。李臣典虽以勇猛著称,但人品却极为污秽。入城后,他纵容部下掳掠妇女,自己更沉溺于声色之中,史载其“日御九女”,因纵欲无度,身体迅速崩溃,不到半月便病亡,年仅二十七岁。朝廷为遮掩丑闻,曾氏兄弟谎称他因挖地道时受伤致死。但史家朱孔彰在《中兴将帅别传》中直言:“公恃年壮气盛,不谨,疾之由也”,揭露其真实死因。

事后,清廷大肆封赏破城功臣。李臣典因地道爆破立下首功,被封男爵,赏赐丰厚;朱洪章虽第一个冲入南京,却因曾氏排挤,只得“哑巴吃黄连”,自认倒霉。至于李臣典,虽因勇猛被铭记,但其早逝与丑行,也成为后世议论纷纷的焦点。

相关内容

原创 ...
看过那些热播的古装历史剧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规律:开国之君在天下...
2025-10-02 05:05:16
原创 ...
岳家军在历史上的强大,凭借其赫赫战绩以及敌人的评价,早已为世人所熟...
2025-10-02 05:04:40
原创 ...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武艺超群的名将层出不穷。蜀汉阵营中,关羽、张飞、...
2025-10-02 05:04:18
原创 ...
四野大军南下 1949年4月初,刚刚从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改编而来的第...
2025-10-02 05:04:10
原创 ...
在封建社会,皇帝的妃嫔们去世之后,若能与皇帝合葬,那便被视为至高无...
2025-10-02 05:03:50
原创 ...
蜀汉后期,诸葛亮在北伐的过程中,最大的对手就是曹魏的权臣司马懿。历...
2025-10-02 05:03:47
原创 ...
说起“五虎上将”,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三国时期刘备阵营的五位名将...
2025-10-02 05:03:27
原创 ...
至正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367年,正是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国的前一年...
2025-10-02 05:03:20
原创 ...
朱元璋在登基之后,曾深情回忆起自己年少时的艰辛。他在父母去世之际,...
2025-10-02 05:03:01

热门资讯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抗日名将... “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
原创 2... 前言 毛主席这辈子题词无数,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刘胡兰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几乎是有求必应...
原创 魏... 很多人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魏忠贤专权的天启年间,后金的军队没有真正打入关内,而到了崇祯时期,...
元代著名画家祖籍是“江苏淮南”... 撰稿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柯锐 校对 / 赵琳 元代著名画家祖籍是“江苏淮南”? ▲网友...
让大众离文物近一点,再近一点 本报记者 施 芳 紫禁四时·屏风冰箱贴、蝶恋花化妆镜、和玺珍宝香膏、十二花神书签……故宫博物院一处文...
【艺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工人日报) 8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剧目、北京市广电局重点扶持项目电...
走进大连骆驼山:史前巨兽档案揭... 新华社沈阳8月31日电(记者于也童、张博群)骆驼山遗址位于大连金普新区,自2013年发现以来,这里已...
原创 韩... 从小到大,韩信都处在贫困与艰辛之中,家境寒碧到几乎连温饱都成问题,哪怕是读书和处事的机会都稀少。他的...
原创 能... 日本这个国家,从历史长河看,确实一直不安分,尤其在二战时期,凭借本身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人口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