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部被广泛传颂的经典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中,国民党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在面对顾祝同时,直截了当地说出一句话:“所谓东西对进,时间和空间上均不能协调。”他的这番话,直接点明蒋介石援锦的战略部署存在根本性矛盾,旨在批判性地揭示两路部队无法同步推进的现实。顾祝同听后勃然大怒,喊道:“你太混了!” 这段争辩把高层博弈和指挥体系之间的矛盾展露无遗,也让观众嗅到了战争节奏迟滞与战术目标错位的气味。
那么卫立煌为何会在这个时候说出这句话呢?在辽沈战役开打之前,国共两方最高指挥层都早已预测锦州战役将成为东北战场的分水岭。东北野战军的主力正围绕锦州外圈集结待命之际,蒋介石却从华北抽调国军力量,组建了东进兵团(由侯镜如统领),同时以沈阳国军主力组建西进兵团(由廖耀湘指挥),计划以东西双线并进的方式夹击东野主力。此举表面上看似高明,可实际却隐藏着对局势的重大误判。
蒋介石的“东西对进”看起来像是一种高明的多线并进策略,但东野对锦州的主力部队在兵力和战斗力上,明显超出任一单独国民党兵团的承载能力。因此,要实现“东西同时抵达锦州城外围”的目标,唯一的关键条件便是两路兵团要在锦州解围前同时达到外线,否则极易被东野逐路包围并分別歼灭,这也是卫立煌最为担忧之处。他担心若两路兵团不能同步进入,东野就有可能对其中一路先行实施围歼,随后再对另一路发起致命打击。
然而两路兵团的集结点与锦州之间的距离差距巨大,且沿途地形迥异,导致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几乎不可能实现。东进兵团的集结点距离锦州大约只有二十公里,位于葫芦岛一带;相对地,西进兵团的集结点距锦州则超过一百公里,地点在沈阳一带。这意味两路部队要想同时抵达锦州城外围,需跨越极为不同的地理条件与行军路线。更为关键的是,两路兵团的上级指挥体系并不能形成真正的联合指挥:东进兵团名义上归华北“剿总”指挥,实际却多带着蒋介石的“微操作”在背后施压;西进兵团则由东北“剿总”指挥,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与统一调度。这种指挥结构上的错位,直接注定了两路兵团难以实现真正的同步推进。加之东进兵团沿途多为平原,运输与机动理论上较为便利;而西进兵团则要跨越数条河流,水网密布,行军难度显著增大,进一步削弱了同步抵达锦州的现实可能。卫立煌由此才会发出“所谓东西对进,时间和空间上均不能协调”的深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