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9月2日,日本在东京湾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彻底终结。然而,投降书的签署并未立即使中国战场上的所有日军撤回本土,一些日本士兵及其家属被地方军阀扣留,演变成一支颇为特殊的部队。1947年5月,聂荣臻正指挥部队进攻狮垴山。奇怪的是,山上的敌人战术娴熟、作风顽强,与一般的晋绥军大不相同。我军久攻不下,付出惨重伤亡。就在此时,杨成武来电报告:“山上根本不是晋绥军,而是日军!”聂荣臻闻言大吃一惊,终于明白为何敌军战法如此熟悉。杨成武解释,那是阎锡山手下的“日军第五保安大队”,一支改编后的特殊军团。
正太战役的前奏
解放战争爆发不到半年,国民党军在多次战役中接连失利,原本的全面进攻战术难以对付解放军灵活的游击与运动战。为挽救局面,国民党收缩兵力,重点据守天津、北平、保定等大城市,并依托交通干线扩展势力。此时,聂荣臻作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决心发动一次大战,切断敌军交通,使石家庄成为孤城。1947年4月9日,正太战役打响。解放军第2、第3纵队猛攻安丰、正定,第4纵队同时扫荡方村、栾城等地。由于敌军兵力有限,仅三日,我军便拔除了石家庄外围九十余个据点。随后,国民党守军缩入市区,北平、天津、保定的部队试图进攻冀中解放区,企图分散我军兵力,但在游击战经验丰富的军民面前未能得逞。
聂荣臻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方针,命杨得志、李志民率第2纵队,杨成武率第3纵队沿滹沱河猛攻,一路攻克获鹿、并阱等地,继而控制正太铁路。4月22日,杨成武又率部攻下了易守难攻的娘子关,意图会同第2纵队直取阳泉。阳泉作为山西重要的工业城市,地位非同小可。阎锡山紧急调兵增援,然而我军经过巧妙合围,将其与外部彻底隔绝。5月初,我军逐步缩小包围圈,歼灭国民党军逾万人,正太战役以解放七座县城、全歼三万五千敌军的辉煌战果告捷。石家庄彻底孤立,华北战局随之逆转。但在阳泉、寿阳失守后,狮垴山这处险要阵地仍在敌手之中。
狮垴山的苦战
狮垴山虽面积不大,却地势险峻,控制着交通要道,战略意义极高。聂荣臻下令必须拿下此地。第三纵队第8旅23团与第9旅27团1营将其围困,团长张英辉多次组织冲锋,却被敌军密集火力压制。山顶重机枪密布,迫击炮藏于暗处,炮火凶猛。我军冲锋即遭迎头痛击,屡攻不克。聂荣臻意识到,这股敌人战斗力远超一般国民党军,疑虑渐生。杨成武抵达前线,与张英辉商议,决定不急于硬攻,先侦察敌情。夜里,马兆民率突击队潜入侦察,却触动敌军布设的鱼线与铃铛警报,行动暴露,虽幸而脱身,但损失了一人。通过仔细观察,马兆民惊讶地发现,这些布防方式正是日军的惯用伎俩。
随后,侦察兵甚至听到敌军阵地传出婴儿啼哭。起初众人以为是俘虏的百姓,但当活捉到一名敌兵审问后,他断断续续地用中文说出:“我,日本人。”真相终于揭晓:狮垴山上果然是日军!
日军为何仍在?
原来,日本战败后,约六十余万战俘被送往苏联西伯利亚做劳工,生还率极低。为逃避厄运,不少日军选择投靠地方军阀。山西阎锡山便网罗了部分投降日军,将其改编为“陆军暂编独立第十总队”,其中日军达两千三百余人。这支狮垴山上的“第五保安大队”,作战顽强,且习惯携带家属作战,因阎锡山常以此为人质牵制他们。
巧谋化解困局
得知真相后,聂荣臻果断改变战术,命切断水电,削弱敌军意志,同时释放俘虏传话,承诺若投降则优待俘虏。果然,藤田信雄率部下很快举白旗,派兵送来信函,请求确保家属安全后愿意投降。杨成武虽愤怒于他们的虚伪,但也明白若强攻将付出巨大伤亡,不得不接受。5月初,数百日军携家眷走出工事,缴械投降。山顶堆积的武器弹药足以坚守数日,可他们已无再战意志。红旗最终插上狮垴山,我军几乎不费额外牺牲便取得胜利。
结语
狮垴山之战,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收尾,正如《孙子兵法》所言,是上上之策。聂荣臻的冷静与机智,避免了成百上千战士的伤亡。这批投降的日军与家属后来被安置在收容所,最终遣返日本。战争的残酷在于血与火,但智慧与谋略同样能决定胜负。狮垴山的红旗,不仅代表胜利,更铭刻着解放军灵活用兵、珍惜将士生命的智慧与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