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庞大的清代后宫中,皇后作为皇帝的正妻,地位独一无二,只能有一人。而在皇后之下的所有妃嫔,都被视为皇帝的妾室。至于像“常在”、“答应”这样低位的嫔妃,甚至连真正意义上的妾室都算不上。她们不仅需要时刻准备伺候皇帝,还要服侍后宫中那些地位更高的主子,日子过得异常艰辛。
在这些妃嫔中,皇贵妃的地位尤为特殊,整个后宫只能有一位皇贵妃。她被视为众妃之首,享有极高的尊荣。如果皇后不幸去世或失去了掌控六宫的能力,皇贵妃便可以暂代凤印,执掌后宫,成为后宫真正的掌权者。也正因如此,从贵妃晋升为皇贵妃并非易事。虽然看似只是从贵妃升一级,但实际上,这一步如同跨越一道天堑。清代的皇贵妃册封极为慎重,极少有妃嫔能够顺利登顶。
那么,贵妃究竟需要经历怎样的情形才能成为皇贵妃呢?历史中大体有四种情形。
第一种,病重冲喜或逝后追封
皇贵妃位同副后,一旦册立,多少会对皇后的地位产生冲击,因此皇后在位期间,皇贵妃的册封极为罕见。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样的晋升还是会发生。比如某位贵妃因重病缠身,皇帝为了表达宠爱,或希望借此“冲喜”,便会下旨晋封她为皇贵妃。雍正年间的年氏贵妃便是这样,她深受雍正帝宠爱,在病重之际被册立为皇贵妃,成为历史上罕见的例子。
另一种情况是追封。贵妃去世后,皇帝出于思念或安抚家族的原因,会将她追封为皇贵妃。乾隆时期的庆贵妃就是典型,她一生恬淡温和,把心思都放在抚养十五阿哥颙琰身上。后来颙琰即位为嘉庆皇帝,出于感念之情,追封她为庆恭皇贵妃。
第二种,后宫无主,代掌六宫
清代历史上,有过因为皇后被废而由贵妃临时掌权的情况。乾隆年间,乌拉那拉氏因“断发”事件被废,这在满族文化中是极大的禁忌,乾隆震怒,将她彻底打入冷宫。然而后宫不能一日无主,乾隆便将当时的贵妃魏佳氏晋升为皇贵妃,代为管理后宫。道光时期,贵妃博尔济吉特氏也有类似经历,在皇后去世后,她接管了后宫十年之久,成为实质上的女主人。
第三种,晋升为皇后前的过渡
康熙朝开始出现了另一种情况,那就是“皇贵妃过渡制”。当皇后一旦去世,如果皇帝想再立新后,必须先将心仪的人选晋升为皇贵妃,试行掌管六宫一段时间。佟佳氏贵妃便是如此,在皇后去世后被封为皇贵妃,直到去世前才正式被册立为皇后。此后,这一做法成为清宫惯例。乾隆的继后乌拉那拉氏,在成为皇后之前,也长期以娴皇贵妃的身份管理后宫。
不过,这种晋升对条件要求极高,不仅要有贤淑的品行、良好的家世,最好还要有子嗣的加持,更重要的是必须获得皇帝和太后的共同认可,才能顺利登顶。
第四种,新帝登基后的“晋升礼”
当一位皇帝驾崩后,新帝继位时,出于礼制和孝道,会将先帝的妃嫔普遍晋升一级,表达尊重。这样,前朝的贵妃便能顺理成章地成为皇贵妃。然而,这类皇贵妃通常只是名义上的尊位,并不掌握实权。这种情况在晚清尤为常见,更多的是象征意义,而非权力的象征。
除此之外,清朝还有极为罕见的特例,那就是因为独得皇帝宠爱而迅速晋升的传奇女子。顺治帝最爱的董鄂妃便是其中的代表,她从一名普通妃子到皇贵妃,仅用了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不是英年早逝,她很可能会成为真正的皇后。董鄂妃是顺治帝心中永远的“白月光”,她的存在,也让皇贵妃这一尊位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