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姜子牙,商末周初的韬略大师,被后人广泛称颂为智谋集大成者。他传下来的是《乾坤万年歌》一书,号称以其宏观笔触勾勒出中国自开天辟地以来的长期历史轨迹和国运走向,甚至延展到千年乃至万年的层面。因此他在中国乃至世界的预言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第二位:许负,女,秦汉时期著名的相学大师兼预言家。传说她能够洞察人事、预测国运,准确预示秦朝的灭亡与刘邦登基的情节。因善于以相术识人显人,她被刘邦任命为鸣雌亭候,以她的慧眼与推断来辅佐朝政,因而声名远播。
第三位:严君平,原名庄君平,西汉晚期的道家学者兼预言家。据记载,他曾在郫县平乐山题写预示,预言了“王莽服诛,光武中兴”等重大转折,距事发仅以足二十余年的时间便显现出端倪,显示出他对时局的敏锐洞察。
第四位:诸葛亮。以《马前课》著称,被后人解读为对三国之后全球格局的前瞻性预示,书中对宏观走向的推演使他在历史与神话的交界处拥有独特的地位。
第五位:郭璞,晋代著名的相学家与预言家。传闻他能预见东晋三百年后中国的统一,以及若干国内大事将在数月内发生。由于郭璞的短期预言常常准确无误,因此被公认是短期预言领域里的佼佼者。
第六位:袁天罡,隋唐时期的星相学家、预言家。与李淳风共同合著《推背图》,据传预示着唐代之后长达三千年的重大历史走向,被视为跨越时空的宏观预言之一。
第七位:李淳风,唐代星相学家、预言家。与袁天罡合著《推背图》,并自著藏头诗,以多维度的方式预言跨越三千年的历史大事,因其广阔的视野和细致的笔触而名声在外。
第八位:黄檗禅师,唐朝高僧。其著作《黄櫱禅师诗》被后世解读为对唐朝国运以及此后千年大事的推演,具有浓厚的禅意与历史预见性。
第九位:邵雍,北宋理学大师,著有《梅花诗》。此诗据说以隐喻的方式预言宋朝的国运及其之后的若干重要事件,成为宋代以降预言艺术中的重要篇章。
第十位:张中,号“铁冠道人”,元末明初的道士,著《透天玄机》,以宏大的时间尺度推算,声称可覆盖一万五千年、二百七十劫数,被誉为长效预言的顶尖存在。
第十一位:刘基,字伯温,明代的韬略家与星相学家。著有《烧饼歌》,以诗化的形式预示明朝的国运;此外还有《金陵塔碑文》,据称预示延伸到二十世纪以后的历史进程,因而在预言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第十二位:高静涵,号称清虚居士,化名为隋代虚构人物“步虚大师”,著有《步虚大师预言》,据说以此书来推测清朝的国运走向,增添了一层神秘的历史叙事。
第十三位:无名氏。民国年间的一位易学家,依据《黄櫱禅师诗》伪托诸葛亮之名撰成《武侯百年乩》,于1933年刊于香港《工商日报》,宣称其预言覆盖1933年至2033年的百年大事。如今此一系列预言的真伪仍待世人评断,成为历史与传说之间的一个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