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三国,许多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到热血沸腾。在这个英雄辈出、枭雄并起的动荡年代,曹操曾以酒论英雄,胸怀霸业;孙权稳坐江东,善于权衡;刘备则广纳贤才,以仁德著称。这三人无疑都是一代枭雄,但各自也有不足:曹操过于自负,孙权常常优柔寡断,而刘备虽胸怀宽广,却难免带有过分依赖情谊的缺点。然而在这三大势力之外,却还有一人几近完美,他便是刘备的师傅——卢植。
卢植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家,名声虽不及三国名将显赫,却是一位极具风骨的人物。他出生于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与刘备同乡,但家境要好得多。卢植的祖先曾任“五经大夫”,可谓世家出身。青年时期,他拜在大儒马融与陈球门下,潜心研习经学,不仅学识渊博,更因师承显赫而声名远播,逐渐被世人敬仰。周围百姓都称赞他才学过人,品行端正。
在仕途初期,卢植曾与一位因支持汉灵帝而得宠的权贵窦武产生交集。当时卢植认为窦武的功劳不应过分夸大,便写信劝谏,但窦武未予理会。此事却反倒令卢植的清正名声更加响亮。后来,他先后担任九江、庐江的地方官,成功平定少数族群的叛乱,深得百姓爱戴和官府赏识。正是在这段时期,年轻的刘备投身门下,开始随他学习儒学与治世之道。
明和七年(公元184年),张角在钜鹿郡发动黄巾起义,局势一度危急。卢植因兼具文治与武略,被朝廷任命为北中郎将,统率北方精兵出征。他率军直逼冀州,连战皆捷,迫使张角退守广宗。卢植率军围困广宗城时,因拒绝向宦官小黄门左丰行贿,被诬陷中伤,最终遭罢免官职,甚至被押送入狱。此后,董卓接替他的职务,而镇压叛乱的功劳最终由皇甫嵩上书转归于卢植,才算为他正名。
卢植为人正直刚毅,始终不改清廉之节。董卓专权之时,群臣无人敢言,唯有卢植挺身而出,上奏反对废立皇帝。董卓大怒,几欲杀之,但因卢植声望甚高,担心引发众怒,只得罢免其职。卢植于是悄然回乡,避开追杀,居于上谷军都山,不再过问政事。袁绍曾亲自登门请教,希望他出山相助,卢植婉拒,坚持归隐,最终于两年后辞世。
卢植死后,其德行与学识受到历代帝王推崇。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北征途中,特意前往其墓前祭奠,并发布文书嘉奖其功绩。后世王朝多次追赠他以高位,唐代更与孔子并祀于庙堂,宋朝册封其为良乡侯。其家族后裔亦人才辈出,儿子卢毓官至曹魏司空,孙子卢钦、卢珽皆居高位,曾孙卢志、卢皓更是西晋重臣。范阳卢氏一脉自此显赫,唐代“初唐四杰”卢照邻,唐朝八大丞相中的多人,皆出自这一宗族。更令人惊叹的是,卢氏后人在唐末迁徙至朝鲜,逐渐壮大到数十万人,其中便包括韩国前总统卢武铉,他同样出自这一历史悠久的家族。
卢植一生清正无私,学识渊博,不论在学术、仕途还是人格上,都堪称东汉末年的楷模。他虽未如三国枭雄般建立庞大基业,却以高尚的品德与持久的影响力,被后世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