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是诸葛亮的《出师表》开篇,充满了悲壮与紧迫感。当时的蜀汉面临内忧外患,国力疲软,周围敌人虎视眈眈,形势极其严峻。诸葛亮不仅肩负了刘备的遗愿,还在刘备去世后,毅然决定为恢复汉室尽一切努力,奋战到底。虽然他知道北伐的前景渺茫,依旧义无反顾,持续多次进攻中原,最终虽然未能成功,然而他那份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忠诚,历来为人称道,令人感佩。
然而,少有人知,在刘备三顾茅庐之际,诸葛亮虽然最终出山辅佐刘备,但在这途中,刘备还错过了另一位同样优秀的贤士——崔州平。崔州平身材高大,气度非凡,他自比管仲、乐毅,直言自己的才能不亚于古代的名将贤相。然而,这番自述并未被时人所看重,众人认为他不过是自夸自大的狂妄之人。唯独徐庶与崔州平关系密切,二人都认为诸葛亮不过是在陈述事实而已。若论才华,诸葛亮的确不逊色于古代的名将,而崔州平的眼光也并非盲目。在当时,徐庶虽然谦虚地自比萤火与皓月,但他的才华同样不可小觑。徐庶未曾大展宏图,却在刘备死后成为了他重要的谋士之一。此时我们不难发现,崔州平虽然较诸葛亮有所差距,但未必远到哪里去,且至少与徐庶处于同一水平。
对于刘备来说,像他这样从草根阶层起步的英雄,当然明白集结更多的贤才是至关重要的。曹操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胸怀,而刘备也绝不可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一个人身上。于是,刘备在三顾茅庐之际,偶遇崔州平并与之交流,他惊叹对方的才华,甚至希望能够邀请崔州平协助自己,帮助自己争霸天下。然而,崔州平此时早已心有所属,且无意仕途,因此刘备最终只能再次将希望寄托在诸葛亮身上,错失了这一位才俊。
但对于刘备而言,如何通过简短的交谈就能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才华呢?这显得十分困难,因为仅仅通过一番言谈,就能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有实战经验和过人的能力,显然过于理想化。正如赵括那样,虽有精通兵法的理论,却在实际战争中由于缺乏实战经验而惨败,刘备当然不能将自己的未来寄托在一个理论上强而实践不足的人身上。崔州平虽然才学出众,但毕竟未曾经历过重大的战役,谁能保证他在战场上的表现?
说到崔州平的资历、财力和战力,这三个方面无疑是他被称为“高人”的原因。首先,在资历上,崔州平在博陵、颍川一带已经有了相当高的声誉。他的名气远在诸葛亮出名之前,他的智慧与才干,得到了许多人才的认可。特别是颍川,人才辈出,诸如郭嘉、荀彧、荀攸等一大批谋士均出自此地。如果崔州平能够获得这些名士的赞许,那就证明他无论在哪一方面都有过人的才能。
再看财力,崔州平身为世家子弟,财富自然丰厚。相比之下,刘备的初期确实困难重重,张飞甚至散尽家财,召集乡勇来为刘备出征。若能借助崔州平的经济支持,不仅能增强刘备的实力,还能帮助他在乱世中稳固基础,拓展势力。
最后,崔州平的战力也不容小觑。虽然他不像诸葛亮那样以智谋著称,但他曾参与过讨伐董卓的战役,积累了不少宝贵的实战经验。这种经历对刘备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具备过实战经验的人,才能在混乱的战场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倘若刘备能够请到崔州平辅助自己,定能在未来的征战中发挥巨大作用,至少不会逊色于诸葛亮。
总的来说,崔州平不仅具备了众多才智,还是一位具有重要历史地位的谋士,刘备虽然错失了他,但依旧因诸葛亮的辅佐而能够在乱世中打下自己的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