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版电视剧《三国》中,有一幕是诸葛亮被关羽和张飞气得落泪,很多观众觉得荒谬,其实这确实不合历史逻辑。无论是从《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来看,关羽与张飞对诸葛亮都抱有极高的尊敬,他们从未轻视或冒犯过这位军师。在刘备阵营里,诸葛亮虽然最初的军职并不算高,仅是军师中郎将、军师将军,但他所担任的“署左将军府事”,实际上是代理刘备的部分权力,地位十分特殊。几乎所有人都要卖他面子。真正对他有潜在威胁的,并不是关羽、张飞或魏延、李严,而是另外几位颇有野心的人物,他们一度想过取而代之。
关羽对士大夫出身的人通常并不热衷亲近,但对诸葛亮却极为佩服。当年关羽想与马超一较高下,诸葛亮只写了一封信,就让这位桀骜的将军打消了念头。信中诸葛亮不仅赞美马超的勇武,更抬举关羽,称他为世间少有的英雄。关羽看到后十分欣喜,不仅放弃入川的计划,还将这封信广泛展示于宾客,足见他对诸葛亮的看重。若关羽尚且如此,张飞更不用多说。张飞虽然性格暴躁,却十分敬重读书人,甚至主动去拜访过刘巴。尽管碰了一鼻子灰,他也并未发怒,这更说明张飞对诸葛亮一类人物的敬畏与欣赏。
魏延在刘备集团的地位极高,仅次于关羽、张飞,甚至在某些方面还高于赵云。但他同样把诸葛亮作为依靠。诸葛亮掌权后,魏延仕途平步青云,从都亭侯到征西大将军,短短几年间地位节节攀升。即便魏延与杨仪争执甚至拔刀相向,诸葛亮仍旧选择包容。《魏略》中记载,诸葛亮临终时,还曾将军务暂时交托魏延,由此可见他对魏延的信任。相比之下,李严虽然位高权重,但他并没有想过取代诸葛亮,而是希望借助诸葛亮的势力水涨船高。他甚至建议诸葛亮接受九锡加封,但诸葛亮拒绝了,表示若能击败曹魏,那时荣誉与爵位自然会随之而来。
真正试图取代诸葛亮的,是狂士彭羕。他不满足于做副手,甚至妄想拉拢马超共谋大事。然而,他的眼光并不高明。马超一向反复无常,连亲人都能舍弃,彭羕却将其当作盟友。结果他在与马超的交谈中泄露心迹,还背后对刘备出言不逊,被马超趁机添油加醋告发。刘备大怒,将其投入大狱,最终处死。可悲的是,彭羕虽然意在取代诸葛亮,却最终毁于自己错误的判断和所谓“朋友”的背叛。
相比彭羕的狂妄,庞统与法正才是真正有可能与诸葛亮分庭抗礼的谋臣。刘备称帝之前,诸葛亮并无爵位,法正却已身居尚书令、护军将军之职,权势不亚于曹操手下的荀彧。刘备每次重大军事行动,往往带在身边的都是庞统或法正,而诸葛亮则更多负责后勤。这并不是说诸葛亮不重要,而是说明刘备更信任法正与庞统的战略谋划。若他们二人未早逝,刘备托孤之际,谁能成为首席重臣,尚未可知。
由此可见,刘备集团中的武将几乎无不尊敬诸葛亮,但在谋士之间,情况则复杂得多。庞统、法正若健在,很可能会与诸葛亮形成制衡之势。历史最终的走向,是诸葛亮一人独掌大权,成为蜀汉中流砥柱。但这份权力,并非自然而然,而是在诸多变数与意外之中逐渐确立的。如果法正与庞统未早早谢世,蜀汉的权力格局,或许会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