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1年,44岁的莽古尔泰在战场上惨败,灰头土脸地跪在皇太极面前,向其禀报战况。那时,大殿上站满了文武百官,气氛压抑而凝重。皇太极刚刚转过身,莽古尔泰心中怒火难平,猛地拔出随身佩刀,直劈皇太极的后背。朝堂之上,群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魂飞魄散,慌忙冲上前去,合力将莽古尔泰死死压制在地。堂堂三贝勒,竟瞬间落得动弹不得的下场。
皇太极冷眼看着这个曾经的劲敌,嘴角勾起一抹讥笑,声音阴冷:“不愧是连亲生母亲都敢下手的人!” 这句话一出,犹如利刃插入莽古尔泰心底最深的伤口。被压在地上的他猛然癫狂般挣扎,眼中满是仇恨与杀意,恨不得立刻起身将皇太极千刀万剐。因为那件弑母之事,是他不愿被世人揭开的秘密。 故事还要从早些年说起。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先后废掉了褚英与代善的储君资格,一时间继承人之位空悬。诸子们纷纷暗中较劲,争相立功,力图成为未来的汗位继承者。其中,莽古尔泰与皇太极最为突出,一个凭借赫赫战功,一个善于笼络人心,几乎势均力敌。莽古尔泰年少便勇冠三军,二十五岁时随父征战,连克六城,因功被封为三贝勒,威望不低。而皇太极是大福晋孟古所生,不仅善战,更长于人情世故,在军政两方面都颇有作为。 然而,就在权力角逐的关键时期,莽古尔泰的母亲衮代却犯下大错。她因对努尔哈赤不忠,盗取金银逃离宫中。母以子贵、子以母显,这一丑闻令莽古尔泰如坐针毡,他惧怕母亲的行为会拖累自己的前程,于是亲自将衮代抓回。努尔哈赤未下死令,只是将衮代流放至偏远之地。莽古尔泰却误以为这是父汗给他“立功”的暗示,于是悄然前往探望母亲,亲手将其杀害,之后还跑去邀功。谁知努尔哈赤对此大为不满,认为三十余年的大福晋纵有过错,也罪不至死。莽古尔泰擅杀生母,不仅悖逆不孝,更逾越了父命,自此被彻底排除在继承序列之外。 此事成为莽古尔泰心底最不可触碰的禁忌,而皇太极正是抓住了这一弱点。等到莽古尔泰率军与明军交战失利,损兵折将后,他向皇太极请求援助。皇太极先是斥责他用兵无方,激得他满腹怨气。见其怒火中烧,皇太极又当众揭穿其弑母的旧事,直指他不孝不仁。话语如刀,狠狠剜开伤疤。莽古尔泰再也无法压抑心头愤恨,遂拔刀直指皇太极,正中对方下怀。借此机会,皇太极名正言顺地夺去了他的贝勒之位,使他彻底失势。 从此,皇太极稳步清除异己,扩展疆土,奠定大清基业。然而,1643年,年仅51岁的皇太极猝然离世,生前并未立下遗诏,导致继位之争再起。长子豪格与弟弟多尔衮相互争夺,局势僵持不下,最终反倒是年幼的福临登上帝位。命运似乎总爱开玩笑,莽古尔泰拼命争取,终究折在了“强求”之上,而多尔衮懂得审时度势,虽未登基,却最终执掌大权,享尽帝王之荣。历史的转折往往出人意料。莽古尔泰的悲剧,既是野心过度,也是性格使然。而皇太极与多尔衮,则从中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你认为,若莽古尔泰当年不弑母,他的人生结局会不会截然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