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是蜀道?如何写新歌?
创始人
2025-10-01 06:32:14
0

8月25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长篇稿件《蜀道新歌》,以跨越千年的蜀道为脉络,展开了一幅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壮阔画卷。文章一经发出,其宏大的意象、厚重的历史纵深与澎湃的时代气息,引发广泛共鸣。

蜀道,何以成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典型样本?这篇7000多字的长篇稿件是如何出炉的?记者采访了创作团队,揭秘幕后故事。

为何是蜀道?

亦古亦今的宏大叙事样本

追溯这篇稿件的源起,首先要回答“为何是蜀道”。

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社长张帆用“亦古亦今,亦虚亦实”八个字概括这一意象,“蜀道是人民日报社社长于绍良同志点题,它既古老又新颖,是历史纵深、地理标识与文化符号的独特结合,天然贯通古今,为宏大叙事提供了具体载体。”

蜀道“实”为路,“虚”为道。有形的蜀道,是千百年来四川人突破地理局限、不断向外联通的不懈努力;而无形的蜀道,则承载着更深远的意义——它不仅是连接蜀地与中原、盆地与高原的通道,更是打破封闭、走向开放,跨越边缘、融通中心的象征。

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记者王永战全程参与了采写过程。“每次采访,都能发现四川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表示,《蜀道新歌》的创作背后,是超强阵容的精诚合作。今年人民日报社成立日常重点报道宣传策划机制,这次总社领导率队采访,采编部门选派骨干力量,一路行走、一路碰撞,正是在一次次激烈讨论、推翻重来的过程中,记者重新认识了蜀道的内涵外延、新时代治蜀兴川的实践。蜀道的样本价值愈加清晰——超越传统的交通视角,成为一个集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第二个结合”于一体的综合性观察窗口。

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采编中心主任王明峰介绍,《蜀道新歌》最大的特点是回到思想原点,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之融入蜀道叙事,实现深化、内化、转化。而在采写过程中,四川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实践,也让他们总能“抓到活鱼”、常写常新。

穿越在古今之间、虚实之间,最令创作团队动容的,是围绕蜀道铺展开来的鲜活人物故事。“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挖掘有血有肉的案例,写出蜀道故事的深度与温度。”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记者游仪说。

调研10多个市州,采访数十次,联系采访对象近百人——大学毕业即入川,和蜀道“死磕”20多年的肖霞林,亲历了筑路变迁;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浪潮中,参与推动川渝高竹新区跨省域税费服务改革的朱敬玲,见证了蜀道上的无形堵点被打通;还有搭乘大凉山慢火车的彝族老汉、搭上中老班列快车道的榴莲商人……一个个真实、坚韧、充满张力的个体命运,与宏大的蜀道叙事交织,让“路”的故事,最终成为“人”的故事。

如何写新歌?

书写的是蜀道,更是当下四川的万千气象

写蜀道的文章历来不少,如何写出新意?创作团队认为,写蜀道,重在以有形之道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写新歌,就是写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叙事下,四川奋力书写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歌,写的是发展理念之变。“我们一次次回到现场,挖掘出成兰铁路项目改线的案例,从中看到了当下四川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守。”作为联系交通领域的记者,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记者宋豪新感慨不已,“这条铁路为保护生态环境改线,增加投资、延长工期,却守住了绿水青山。这不仅是工程技术的进步,更是发展观深刻的自我革新。”

写无形蜀道的延展。“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我们用一张可感可触的小税票,引出时代发展的大变迁。”游仪说,“这张由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开具的票据,是打破体制机制壁垒、要素自由流动的生动见证。它看似微小,却照见了区域协调发展这篇大文章。”

写营商环境之变。王永战分享了采访空客成都双流项目时的幕后故事:每当写到该项目,过去稿件往往落脚在“从动工到完工仅用14个月”。不过这次对谈间,靠着多问一句,创作团队敏锐抓住了当事人提到的“城市合伙人”的理念和行动,从中挖出了“反内卷”大背景下的招商引资观念之变、干部工作作风之变。

写文明的焕新。人民日报社四川分社记者李凯旋一次次深入蜀道沿线,探寻这条千年古道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文明之光。

这首“新歌”,是今年人民日报社日常重点报道宣传策划机制设立后推出的首部作品。机制联络员、人民日报社地方部机动采访与融合协调室副主编柯仲甲也是创作者之一,他介绍,这项机制由总社领导牵头负责,围绕努力把人民日报办得更好的目标要求,践行“上连党心,下接民心”,胸怀“国之大者”,锚定“提高质量、改进文风、贴近读者、引人入胜”,打通策划转化、生产培训,强“四力”、深融合,出作品、出人才,助力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

“机制坚持立足鲜活实践,深刻领悟、深入调研、深度还原,瞄准‘重磅、独家、深度、新鲜’,力求讲好‘思想里的故事、故事里的思想’,持续推出立得住、传得开的好文章、融产品。”柯仲甲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忆 尹梦奇)

从2023年9月酝酿,到2025年8月刊发,创作团队两年磨一稿,用长期主义和精益求精磨出了这篇精品力作。张帆表示,写蜀道,是在写路,更是在写人、写精神、写气象,传扬新时代。《蜀道新歌》书写的是四川迈向现代化新征程的发展之道、开放之道、文明之道,揭示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当然,7000多字写不尽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的探索与实践,他们还将继续挖掘更多未完待续的四川故事。

相关内容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北省...
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全省大部时段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总体利于出行。假...
2025-09-30 13:09:45
购房补贴、定向礼包,多地“...
来源:新京报 恰逢“金九银十”,多地政府推出购房优惠政策,拿出“真...
2025-09-30 13:08:52
十一国庆节长假大家都去哪里...
国庆假期的出行选择早已多元分化,有人奔赴热门地标感受家国氛围,有人...
2025-09-30 13:08:43
景区缺客流数据?票务管理信...
景区经营者常常抱怨:“客流数据太模糊,根本不知道哪天人多、哪天人少...
2025-09-30 13:08:22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主要负责同...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王伟中同志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委员、常委、书记,...
2025-09-30 13:07:42
四川眉山黑山石组合堆叠 眉...
天然黑山石,这枚大地淬炼的刚毅诗行,以其独特的外在之美、坚韧的内在...
2025-09-30 13:06:57
革命文物丰富了中华文明标识...
章舜粤 战地记者沙飞拍摄的《战斗在古长城》,画面为1938年春守...
2025-09-30 13:06:49
原创 ...
宫女,又称宫人,依据她们的职责和地位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负责...
2025-09-30 13:06:33
原创 ...
十三陵位于北京市的昌平区,自清朝入关后,清政府为了维护与汉人关系,...
2025-09-30 13:06:32

热门资讯

原创 春... 在古代历史中,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关系往往极其紧张。强盛的大国视小国为附庸,心态上带着不屑与轻视,一旦小...
原创 谁... 在明朝近三百年的历史里,皇帝的个性五花八门,有炼丹求仙的,有对木工情有独钟的,也有人整年不上朝,把朝...
原创 历... 谥号,是古代对一位君主或贵族一生功过进行评定后所赐予的称号。它既可能是赞扬的象征,也可能是贬抑的标志...
梁肃:誉塞天下 文义冠时 誉塞天下 文义冠时 梁肃(753年—793年),字宽中,安定临泾(今甘肃泾川县)人,世居陆浑(今河南...
原创 蜀...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尤其是在三国这个风云激荡的时代。魏、蜀、吴三国表面上各自对抗,但内部同样派系林立...
原创 孔...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星空中,无数豪门大族如流星般划过,唯有两个家族跨越了王朝更迭的鸿沟,在血雨腥风中绵...
原创 历... 自古以来,战争便是人类社会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成千上万的战争爆发,许多国家兴衰更替...
乔治·华盛顿青年时期的民间传说... 父亲,我不能说谎:我砍了这棵树,展示了乔治·华盛顿年轻时和他的父亲奥古斯丁·格斯·华盛顿(Augus...
原创 明... 前言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皇帝对于后宫妃嫔的宠爱与冷落,往往左右着她们的命运。皇后,作为后宫中至...
资治通鉴:司马光的四句警告,9... 千年前的汴京城内,一位老者伏案而书,烛火摇曳间,他正在为后世留下一部传世之作——《资治通鉴》。这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