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朝四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出现过许多太后人物,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三位“窦太后”。她们分别是西汉文帝的皇后窦氏、东汉章帝的皇后窦氏以及东汉桓帝的皇后窦妙。这三位女性在小皇帝即位之际,凭借身份与地位一度掌握朝纲,手握重权,风光无限,影响深远。
一、西汉初期的窦太后
孝文窦皇后(?—前135年),据《史记·索隐》记载名为猗房,生于清河观津(今河北衡水武邑一带)。在汉惠帝时期,她以家人子身份入宫,侍奉吕后,被称为窦姬。因缘际会,她后来被赐予代王刘恒,随他一同在代国生活,历经贫苦与艰辛。刘恒即位为汉文帝后,立她为皇后,育有一女二子:馆陶公主刘嫖、太子刘启(后来的汉景帝)以及梁孝王刘武。
当景帝继位后,尊母亲为皇太后。景帝三年(前154年)爆发吴楚七国之乱,窦太后极为强势,迫使景帝不得不重用窦婴等外戚。乱事平息后,窦婴因功被封魏其侯,外戚势力日渐坐大。景帝去世后,太子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尊窦氏为太皇太后。然而,窦太后对武帝锐意改革并不赞同,甚至下令逮捕并迫害改革派赵绾、王臧,最终二人自杀,连丞相窦婴、太尉田蚡也遭罢免。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病逝,合葬于霸陵,与文帝同穴。临终遗诏,她将东宫积蓄尽数赠与自己唯一在世的女儿刘嫖,表现出母女情深。
二、东汉中期的窦太后
章德窦皇后(?—97年),本名不详,祖籍右扶风平陵。她出身显赫,是大司空窦融的曾孙女,母亲则是东海恭王之女沘阳公主。建初二年(77年),她入宫为妃,姿容端庄,举止得体,很快受到章帝刘炟宠爱。翌年便被立为皇后,并借机排除异己梁贵人父女,稳固了后宫地位。
章帝去世后,其子刘肇即位为汉和帝,窦氏被尊为皇太后,开始临朝称制。她不仅为母亲争得“长公主”尊号,还增封大量封邑。面对北匈奴威胁,她采纳名将耿秉的建议,采取“以夷制夷”之策,汉军随后在稽落山、伊吾、金微山等大战中重创北匈奴,使其远遁漠北。由此,东汉一度同时掌控南、北匈奴,边疆局势趋于稳定。然而,窦氏家族权势过盛,尤其兄长窦宪及弟弟窦笃、窦景专权跋扈,最终引发和帝与宦官联手反击。永元四年(92年),窦宪、窦笃被迫自尽,窦氏家族彻底衰落。到了永元九年(97年),窦太后病逝,谥为章德皇后,结束了她跌宕的一生,晚景可谓凄凉。
三、东汉后期的窦太后
窦妙(?—172年),出身扶风平陵,乃大将军窦武之长女。延熹八年(165年),她入宫被立为贵人,当年便成为桓帝的皇后。虽然地位尊崇,却未获太多宠爱。桓帝去世后,窦妙拥立灵帝刘宏,自身晋为皇太后,并以临朝身份委托陈蕃与父亲窦武共同辅政。起初,她与正直大臣合力整顿朝政,但不久便转而依赖宦官,使朝堂局势复杂化。
建宁元年(168年),窦武与陈蕃计划诛除宦官的行动败露,中常侍曹节等人反击,假传诏书诛杀窦武,并将窦妙迁往南宫云台软禁,其家族更是惨遭流放。此后,窦妙虽仍挂“皇太后”名号,却失去了实权,被幽居一隅,度过孤寂无奈的余生。
综观三位窦太后,她们皆在幼主继位之时权倾一时,然而结局多半伴随着权力的消散与家族的衰败,折射出汉代外戚政治盛极而衰的历史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