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字鹏举,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名的抗金名将、军事家与民族英雄。他自幼胸怀壮志,毅然弃文从武,投身军旅,在十余年的征战生涯中带领岳家军屡建奇功。岳飞不仅收复了郑州、洛阳等地,还曾一度有直捣黄龙、收复中原的巨大希望。然而,南宋皇帝赵构因担心北伐成功后迎回被俘的二帝,动摇了江山根基,于是与权臣秦桧合谋,坚决推行议和方针。金国要求斩断南宋的主战派势力,岳飞便成为被除掉的首要目标。
南宋小朝廷一向“畏金如虎”,面对金军不敢硬碰,却在对待忠臣良将时异常狠毒。宋高宗与秦桧连续下达十二道“金字牌”,其核心内容只有一个——强令岳飞班师回朝,立即终止北伐大业。岳飞壮志未酬,最终惨遭诬陷入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含冤而死,这成为历史上令人痛心的悲剧。
岳飞死后,他的七个子女命运各不相同,其中三人英年早逝,分别是岳云、岳雷与岳银瓶。
长子岳云,是岳飞前妻刘氏所生,自幼随军。年仅十二岁便在岳家军中效力,凭借勤学苦练与过人的勇气,很快脱颖而出。公元1134年,他随父亲征战随州、邓州等地,年仅十六岁的岳云手持铁锥枪,勇猛无比,成为首位登城的士兵,声名大振。后来,他更被编入岳家军的精锐骑兵“背嵬军”,在对金作战中常常身先士卒。可惜最终他与父亲一同受害,年仅二十三岁便在狱中惨死,葬于杭州栖霞岭。所幸岳云早婚,留下两个儿子岳甫、岳申与一个女儿岳大娘,后人得以延续血脉。其中岳甫仕途显赫,官至吏部尚书。
次子岳雷,字发祥,同样出自刘氏。他少年聪慧,极有孝心。岳飞被捕入狱时一度绝食,直到岳雷前去探望,才愿意开口进食。岳飞死后,年仅十六岁的岳雷与母亲一同被流放至边远地区,艰难度日,最终客死他乡,未能等到父亲昭雪之时,结局极为凄惨。
三子岳霖,字及时,是岳飞后妻李娃所生。岳飞遇害时,他只有十二岁,随母亲一同被流放岭南,忍受长达二十年的流徙生涯。直到宋孝宗继位,岳飞得以平反,岳霖才恢复身份。他仕途逐渐有所建树,历任广西钦州知县、川转运判官,晚年更官至兵部侍郎与广东经略安抚使。他生前整理父亲遗文,可惜尚未完成便病逝。其母李娃贤良淑德,不仅内勤孝顺、教养子女,还在随军期间安抚将士家眷,是岳飞背后的坚强后盾。
四子岳震,号东卿,年仅七岁时父亲被害。为避追捕,他与兄弟改姓“鄂”,隐姓埋名度过童年。待到岳飞沉冤得雪,他才恢复岳姓,并被朝廷重用,仕途平稳。
五子岳霆,字应时,与岳震一同改姓“鄂”以逃难。二十余年后,宋孝宗为岳飞平反,他才重新以“岳”姓示人,并获封官职,最终被追封为“续忠侯”,以表彰忠烈之后。
长女岳安娘,随父亲蒙冤时已出嫁。岳飞平反后,其夫高祚被任命为承信郎,可见岳安娘尚在人世。
次女岳银瓶,本名岳孝娥,她的存在颇具争议。在正史《宋史·岳飞传》中并无相关记载,却在后世文学作品《说岳全传》中留下悲壮形象。据传说,她在父兄惨死后年仅十三岁,怀抱银瓶投井自尽,因此被称为“银瓶小姐”。然而,这极有可能是文学虚构,真实史料未能证实。
结语:岳飞一生为国为民,忠肝义胆,最终却遭奸臣迫害,含冤九泉。他的子女或英年早逝,或流放漂泊,或隐姓埋名,但大多数仍在后世延续了岳氏的血脉与家风。岳家悲剧折射出南宋政治的黑暗,也彰显了忠烈之士的精神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