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结尾,张无忌与赵敏选择了隐退,决心远离江湖的纷争,将明教的教主之位传给了杨逍。他们的离开给了杨逍带来了教主的重任,但杨逍年事已高,经验相对不足。在逐渐崛起的朱元璋面前,杨逍显得无力抵抗,最终明教的百万雄师也被朱元璋一举掌控,迅速登基称帝。朱元璋建立的大明王朝令众多明教弟子原本心中涌起希望和欢欣,但他却在某个黎明向他们挥下了屠刀:他下令取缔明教,针对曾经为教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兄弟们展开了惨烈的清洗。这一系列的事件让明教逐渐从历史的舞台上消失不见。
许多人对此表示不解,明明张无忌只是选择了隐退,并并未去世,为何在朱元璋对明教进行猛烈打击的过程中,他却选择袖手旁观呢?接下来我们不妨深入分析一下其中的深层原因。
首先,明教内部教众的素质极为不均,有些弟子确实从事着为非作歹、奸淫掳掠等罪恶勾当。在张无忌第一次被说不得和尚带到光明顶时,说不得对于明教的根源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明教源自波斯,早在唐朝便逐渐传播至中原,并曾被称为“袄教”。由于历代贪官污吏对明教徒的压迫,明教屡次起义,尤其以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和南宋建炎年间王宗石在信州的起义最为著名,之后在绍兴年间余五婆与理宗绍定年间张三枪的起义亦留下了重重印记。因为明教始终与官府对抗,所以被朝廷污蔑为“魔教”,并遭到严厉打压。为了避免官府的追捕,明教的人间行为神秘而隐蔽,这让他们与所谓的“名门正派”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因此在江湖中一直享有极差的名声。此时,说不得突转话题,提及明教中确有一些不检点、为非作歹之徒,他们倚仗自己的高强武功,肆意作恶,令明教的声誉更加萎缩。
只听杨逍在一旁冷冷地问道:“你是在暗指我吗?”他的急切反应显示出他对此事并不陌生。除了杨逍,明教中其他高手多数也是滥杀无辜的分子,例如青翼蝠王韦一笑,为了控制体内的寒毒,他几乎每隔几天就要以人血为食。往昔金毛狮王谢逊为了寻找杀戮他妻儿的仇敌成昆,也曾在江湖上施虐。可以说,在张无忌到来之前,明教早已成为一个千疮百孔、烂摊子。隐退后,若杨逍无法约束这些人,难保他们不再恢复本性,那明教若沦为一个藏污纳垢的场所,张无忌又何必去拯救这样的团体呢?
其次,张无忌的沉默也体现了更为深邃的国家大义。尽管朱元璋的做法极为不光彩,利用明教弟子为其打江山,完成后却毫不留情地撕掉了纽带,但朱元璋了解这个组织的潜在威胁。明教无论在哪一个朝代都不安分,以频繁的起义惊扰社会安定。如果继续放任其存在,就相当于在自家头顶悬着一把利剑。对张无忌而言,明教与民生大义之间,显然后者更为重要。为了能够给天下百姓带来长治久安,他宁愿选择沉默,不再与朱元璋争执。这样的选择,让他在情势与理义之间做出了艰难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