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虽然未称帝,但其子曹丕成功篡汉称帝,建立魏国,追尊曹操为魏武帝,并为他建立了太庙。曹操的太庙中,除了曹操本人的神位外,还有26位与曹操一同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的文臣武将。然而,尽管典韦和许褚两人都是曹操的得力保镖,并且都曾在战场上为保护曹操出生入死,两者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典韦被追赠为太庙神位,而许褚却未能入庙。这其中的原因,经过史料分析,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其一,典韦的英勇牺牲与许褚的生还
典韦与许褚,作为曹操的贴身护卫,均多次救过曹操的性命。典韦的第一次出手是在公元194年,濮阳城外之战中,当时吕布带领大军围攻曹操,曹操陷入险境,典韦带着数十名死士冲破敌军防线,用小戟击退敌人,成功救出曹操。第二次则是在公元197年,宛城之战,曹操被张绣反叛突袭,情况危急。典韦毫不犹豫地冲在前线,掩护曹操撤退,直到自己英勇战死。典韦死后的消息让曹操悲痛欲绝,他不仅四处招募间谍寻找典韦的遗体,还将其秘密安葬于襄邑。
相比之下,许褚的两次救主经历虽然同样令人感动,但由于许褚生还,因此他的情况与典韦有所不同。第一次发生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许褚发现徐他图谋刺杀曹操,他立即将其斩杀,保全了曹操的生命。第二次则是在公元211年的潼关之战,曹操遭遇马超的骑兵围杀,许褚为保曹操安全,亲自挡住敌军的箭雨,确保曹操安全撤退。虽然许褚的英勇表现堪比典韦,但他始终没有付出生命的代价,生还且没有像典韦那样血染沙场。
古代战死沙场的勇将往往会受到特别的敬重,享受更多的荣誉和补偿,因此典韦能够入庙祭祀,而许褚因为未曾牺牲,便未能得到同等的待遇。
其二,许褚与曹营其他大将的关系较疏
典韦和许褚虽然都在曹营效力,但两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典韦从投身曹操阵营到战死,仅短短几年,因此与曹营的其他将领并未产生太多的矛盾或过深的交情,尽管他没有像许褚那样长期在曹营扎根,但他的形象一直是忠诚与英勇的象征。
然而,许褚则与曹操共事多年,长时间担任曹操的护卫工作,地位特殊,且在很多场合与其他大将的关系较为疏远。比如,曹魏宗亲大将曹仁从荆州返回京城,准备拜见曹操时,许褚却冷冷回应:“魏王快出来了”,并没有与曹仁亲近交谈,这让曹仁心生不满。许褚性格刚烈,不愿在权力斗争中低头,这种态度让他与曹营中一些大将的关系变得紧张。而谁能进入曹操的太庙,除了曹操的家族,还需要魏国的重臣们的认可,这些大将显然并未给予许褚足够的支持和好感。
其三,许褚子孙继承爵位,已得补偿
许褚在死后,曹睿追封他为“壮侯”,并且许褚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得到了相应的补偿和荣誉。许褚的子孙相继继承爵位,这些荣誉使得许褚在曹魏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在这样的背景下,许褚虽然没有入庙,但他依然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补偿。因此,曹操的太庙并没有为他额外安排神位。
结语
典韦和许褚这两位同样为曹操出生入死的护卫,在历史上各有不同的结局。典韦因其英勇战死,最终被追赠为魏武帝的庙中神位;而许褚虽然为曹操屡次救命,却因为生还且与曹营内的关系不佳,再加上已经获得其他形式的补偿,因此未能进入太庙。这一切,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性和政治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