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麾下有两员猛将,张辽和高顺,他们的勇猛在战场上都十分显赫,其中高顺更是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出色的战力令敌人闻风丧胆。尽管如此,吕布一败涂地之后,张辽被曹操宽恕,而高顺却遭到曹操的斩杀。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高顺与张辽的命运差异
高顺与张辽都是吕布帐下的勇将,二者实力不相上下,但从地位和战术眼光上来看,高顺更具优势。高顺手下的陷阵营更是精锐之中精锐,几乎无敌,屡屡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令敌人畏惧。然而,曹操最终决定斩杀高顺,却宽赦了张辽,这让人难以理解。
按理说,高顺的军事才能与张辽相比毫不逊色,而且他在吕布阵营中的地位也要更高,甚至可以说,收降高顺能更好地控制吕布的余党,为曹操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若想震慑敌人,斩杀张辽反而更为合适,因为他与高顺相比,虽然英勇,但军事才能和威望略逊一筹。那为什么曹操要选择杀高顺,留下张辽呢?
张辽的靠山
想要理解曹操为何选择处死高顺而宽恕张辽,关键在于张辽背后的靠山。当高顺被带到曹操面前时,曹操其实是想给他一个台阶下的机会,毕竟曹操对高顺的能力还是有些欣赏。曹操询问高顺:“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这一问,表面上是在询问高顺的想法,实际上是在给他机会投降。然而,高顺却选择沉默,不回应曹操的询问,这一举动让曹操十分尴尬。
更为尴尬的是,在场的所有人,没有任何人愿意为高顺求情,这让局面更加难堪。曹操虽然是个雄才大略的帝王,但面对这种空前尴尬的局面,他无法再维持“网开一面”的态度,于是决定处死高顺。
但从这一情形来看,似乎高顺并不是真的想要投降,而是心中早已决定要死。而曹操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在没有中间人斡旋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做出决断。高顺缺乏支持者,没有任何人出面为他求情,最终只能落得个死路一条的结局。
张辽的反抗与背后支持
高顺被斩首后,张辽被带到曹操面前。当他看到高顺这样一位猛将尚且未能幸免,他心中自然认为自己难逃一死,于是毫不客气地怒斥曹操,表达了对曹操的不满。曹操被激怒,拔剑欲斩张辽,但就在此时,张辽背后的支持者出现了——刘备和关羽!他们两人分别站出来,拉住了曹操的手臂,并且跪地恳求曹操放过张辽。
这时,局势发生了变化,曹操不再只是考虑杀与不杀的问题,而是要思考刘备和关羽的分量。若他斩杀张辽,必然会得罪刘备和关羽,这对他未来的战略布局十分不利。相反,如果他放过张辽,这无疑能更好地巩固与刘备和关羽的关系。
曹操的权衡与决策
刘备和关羽的站出来,无疑给了张辽生存的机会。两人极力为张辽求情,并且承诺要为张辽负责,甚至以性命作保。曹操感受到这股压力,最终做出了妥协。他不仅放过了张辽,还亲自为他解开了绑绳,披上了衣服,并封他为关内侯。此举显然是为了表示对刘备和关羽的尊重与感谢。
然而,曹操的宽容似乎并没有得到张辽的回报。张辽在被宽恕后,竟然立刻投靠了曹操,这一举动无疑让刘备和关羽感到极为尴尬。曹操对张辽的宽容并没有换来任何真正的忠诚,反而让自己和刘备、关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结语
通过对比高顺和张辽的不同命运,我们可以看出,曹操选择杀高顺而宽赦张辽,根本的原因在于张辽背后有强大的支持者——刘备和关羽。他们的介入,使得曹操不得不放过张辽,以避免得罪两位重要的未来盟友。而高顺没有这样的支持者,也没有表达出愿意投降的意图,最终只能成为曹操权谋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