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青灯
他们是从什么时候成为敌人的?
是从一声兄弟开始?还是从不同选择开始?
九龙夺嫡是康熙晚年九个儿子对于皇位的争夺战,那么在早前,他们的关系怎么样?
所谓九龙夺嫡,是长子胤禔,二子太子胤礽,三子胤祉,四子胤禛,八子胤禩,九子胤禟,十子胤䄉,十三子胤祥,十四子胤禵。
九个儿子,自始至终分为两派,长子继承制以胤禔为首,胤禩、胤禟、胤䄉、胤禵。嫡子继承制以胤礽为首,胤祉、胤禛、胤祥。
之所以有两派的产生,是因为当时当权者康熙的平衡术。
在朝堂上,康熙提拔重用纳兰明珠和索额图。
君臣博弈的三足鼎立,让整个王朝顺利的运转。
发生碰撞的第一个原因,是满汉之间的不融合。
满清信奉的是长子继承制,而汉臣遵循的是嫡子继承制。
在这个思想下,身为长子的胤禔不服气。身为嫡子的胤礽心安理得。
发生碰撞的第二个原因,是身份家族血缘的羁绊。
长子胤禔背后的纳兰明珠,嫡子胤礽身后的索额图。
他们争权,也争命。
在娘家亲人的助力下,两派开始隐隐显露雏形。
康熙早期死的孩子太多了,所以对自己有错误的认知,就是害怕自己的儿子太少。
在仅有的儿子中,他将儿子的用途安排的明明白白。
老大走武将,老三走文臣,都是太子的左膀右臂。
老四出生后,是继太子之后第二个养在皇宫的儿子。
胤禛被佟佳贵妃抚养,最初是娇养。
上面有三个哥哥顶着,胤禛最受宠。
后来经过养母病逝,生母不喜,康熙金口玉言胤禛喜怒不定,足可证明胤禛童年的幸福时光。
没有了父母庇护的雍正,开始收敛情绪,不喜不怒的冰坨子。
自小胤礽和胤禛在一起长大,所以天然的是太子党。
后面康熙的儿子越来越多,兄弟之中开始有了小团体。
团体的形成,是根据住所。
老八胤禩出生后,被胤禔的生母惠妃教养,胤禩自然是一派。
八九十三兄弟的出生时间是最接近的,一起长大,一起上学,所以关系是大小培养的。
所以连带着都是隐形的大皇子党。
老三胤祉背后无人,生母不受宠,所以乖巧的按照父亲安排的路走,坚定太子二哥不放弃。
老十三胤祥出生后,被康熙抱给德妃抚养,与此同时,德妃自己生下老十四胤禵。
所以身为德妃长子的胤禛就担当起了教养弟弟的责任。
胤祥生母早逝,德妃又喜欢亲儿子胤禵,所以胤祥跟在四哥胤禛身边长大,也成了天然的太子党。
胤禛长大出宫建府,胤禩喜欢四哥,所以求了康熙,将自己府邸的位置选在了胤禛的隔壁,两个兄弟的府邸紧密相连。
每当胤禵出宫在哥哥在小住,脾气冷硬的胤禛总是斥责胤禵,导致胤禩就是调和剂。
一来二去,胤禵反而和亲哥哥不亲,和胤禩越走越近。
自此,大皇子党太子党形成。
到了长大,在朝堂上开始分庭抗礼。
年少的情谊,随着各自选择的不同,开始消散。
他们都已经不是最初的模样。
康熙第一次废太子,胤禔因为诅咒被圈禁,属于大皇子的势力,被胤禩收入怀中。
康熙第二次废太子,太子党的势力一分为二,文人在胤祉手中,实干派在胤禛手中。
随着康熙打压胤禩,大皇子的势力最后落到胤禵的手中。
胤禛从战场中抽身,放下所有势力,回归田园。
康熙的最后一夜,选择了实干家胤禛,选择了太子一脉的胤禛。
最后太子党胜利。
皇子之争,向来如此!
而康熙选择胤禛的原因,通过多方探讨,那就是他是个听话的儿子。
胤禛按照康熙的安排去走,也狠心能抽身,所谓皇权,需要算计的不是背后有多少依仗,而是高高在上帝王的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