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司马炎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典礼,册封自己的嫡次子司马衷(后来的晋惠帝)为皇太子。尽管如此,随着时光流逝,司马炎逐渐发现,自己深爱的儿子司马衷似乎并不具备足够的聪慧与判断力,这令他心生疑虑。晋武帝的子嗣众多,整整有二十五个儿子,然而即便如此,他始终没有废掉司马衷,选择将皇位传给其他子嗣。那么,作为一位以精明强干著称的帝王,司马炎为何会坚持立一个智力迟缓的儿子为太子呢?
一、母亲杨艳的支持
司马衷的母亲杨艳,作为晋武帝的结发妻子,深得皇帝宠爱,二人感情深厚。杨艳为晋武帝生育了三子三女,分别是司马轨、司马衷、司马柬,以及平阳公主、新丰公主、阳平公主。特别是长子司马轨,在年仅两岁时因病夭折,这使得司马衷成为了晋武帝最合适的继承人。尽管司马衷的智慧相较于其他皇子略显逊色,但他却是最具合法性的继承人。更重要的是,司马衷自幼受到母亲杨艳无微不至的宠爱,杨艳不仅在感情上给予他极大的支持,也为他赢得了晋武帝的部分信任。
晋武帝曾多次考虑废除司马衷,但每次都遭遇杨艳的强烈反对。在一次讨论废立问题时,杨艳坚持认为:“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她坚信,立太子应按嫡长子继承的传统,不能因子嗣的能力问题而轻易改变。为了进一步稳固司马衷的地位,杨艳还为他牵线搭桥,安排了与朝中重臣贾充的女儿贾南风的婚事。甚至在她病重时,担心自己离世后司马衷的地位动摇,杨艳便主动向晋武帝提议,立她的堂妹杨芷为皇后,以期为司马衷的未来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晋武帝在无奈之下,答应了她的请求。
二、妻子贾南风的帮助
杨艳去世后,晋武帝的心情更加复杂,他的废立想法并未因此停止。朝中一些大臣也公开表示,司马衷并不适合继承帝位。例如,中书令与峤曾经悄悄对晋武帝说:“皇太子司马衷性情淳厚,但身处乱世,恐怕难以应对家国重任。”另一位重臣卫瓘则借酒浑谈,假装醉态,对着晋武帝的宝座说道:“此座可惜!”尽管晋武帝聪明过人,未曾做出明确回应,但他深知这些言辞背后的含义。
为了进一步考察司马衷的能力,晋武帝决定故意考验他。他召集了东宫的属官参加宴会,并在宴席间布置了一道难题,要求司马衷作答。聪明的贾南风见状,立刻为丈夫寻找帮助。她指示张泓准备了答案,告诉他:“太子虽然不常读书,但此题若是答得太过完美,恐怕会被识破。”于是,张泓代为作答,司马衷再将答案抄写下来。当晋武帝看到答案时,竟然表现出些许满意,暗自觉得或许司马衷并非完全无法胜任。
三、儿子司马遹的助力
即便如此,晋武帝对太子司马衷的满意度仍然不高。就在此时,另一个人物的出现,使得司马衷的太子地位得以巩固,这个人便是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司马衷在婚前,晋武帝曾担心太子在床笫之事上过于迟钝,于是派自己的才人谢玖前往东宫侍寝。不久,谢玖怀孕并为司马衷生下了一个男孩,正是日后成为著名的司马遹。司马遹自幼聪慧异常,并且得到了祖父晋武帝的深厚宠爱。
有一次,晋武帝巡视豕牢,见到一群肥猪,便感慨道:“这些猪肉肥美,若是杀掉分赐给群臣,岂不是能够让他们欢喜,还能避免浪费粮食?”司马遹听后,立刻提出:“为什么不先杀猪赏赐群臣呢?为何还要让它们浪费粮食?”晋武帝听后大加赞赏,认为此言有理,便立刻命人屠猪,犒赏了群臣。晋武帝摸着司马遹的背,感慨道:“此儿定能兴我家。”他甚至在众人面前说道,司马遹的聪明才智与当年的司马懿相似。司马遹的机智与智慧,让晋武帝彻底打消了废除司马衷的念头,并坚定了他继续将太子之位传给司马衷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