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也烈是一位资深的军人,他的军旅生涯比许多后来的元帅和大将还要悠久,甚至连一些名将的资历都无法与之相比。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是这所著名军校的早期学员之一。袁也烈曾在叶挺独立团担任连长,随后的北伐战争中,凭借卓越的指挥能力迅速晋升为营长,并在此之后积极参与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南昌起义。相比之下,林彪虽然也毕业于黄埔军校,但他是第四期的学员,并且在叶挺独立团担任的只是排长一职;而粟裕,当时不过是袁也烈的警卫员而已。按理说,袁也烈的资历应该能让他在军中迅速晋升,但令人意外的是,尽管拥有如此丰富的经验,他在授衔时仅获得了少将军衔。
袁也烈的革命经历从青年时期便开始了。1921年8月,他考入了湖南第一师范。在这里,他首次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并聆听了毛泽东关于《共产党宣言》的精彩演讲,这些都对他后来的革命生涯产生了深远影响。怀揣着对革命的向往,他随后进入桂林军官学校深造,并开始了从军的道路。黄埔军校成立后,袁也烈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这所革命摇篮,成为第二期的学生。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继续留校工作,担任政治部秘书股的干事,开始为中国共产党服务。
1925年,袁也烈在聂荣臻和杨其纲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他便加入了北伐铁军的叶挺独立团,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他在北伐过程中屡立战功,尤其是在军队攻占武汉后,他被任命为二十四师七十二团三营营长。1927年,随着大革命的失败,袁也烈接到了叶挺的指令,带领部队前往南昌,参与了南昌起义。在这一过程中,他意外地逮捕了朱德,将他误认为是敌方军官关押,直到周恩来亲自告知他朱德的真实身份,袁也烈才急忙前去道歉,事情得以化解。
南昌起义后,面对不断恶化的局势,起义部队开始了艰难的转移,最终在三河坝战役中遭遇惨败。此时,袁也烈只好返回家乡,组织当地农民进行武装斗争。1928年,他参与了由邓小平领导的龙州起义,后来又进入红军,成为红七军第二十师第五十九团的团长。在一次战斗中,他受伤并前往上海治疗,但在治疗期间却不幸被敌军俘虏。这段被囚禁的经历,深刻影响了他之后的军事生涯和军衔的提升。
在敌军的严刑拷打下,袁也烈始终未透露任何机密,不仅保护了自己的身份,也保全了许多同志。最终,他被以“危害民国”罪名判刑,并被关押在提篮桥监狱。在监狱中,国民党当局强迫袁也烈写悔过书,但他坚决拒绝,宣称自己不是共产党员,不存在悔过之事。出狱后,袁也烈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党的组织,尽管因为这段被囚禁的经历,他错过了很多重要的机会,但最终在北方局的审查下,恢复了党的关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袁也烈被派往石友三部队从事统战工作,1939年,他调任山东,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并最终成为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的训练部长。他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抗日干部,被誉为八路军中的“出色教育家”。抗战后期,袁也烈亲自指挥了禹城战役,重创了日军,为抗日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解放战争期间,袁也烈主要活跃于山东地区,积极参与了解放济南的战斗,并在淮海战役中率领渤海纵队立下赫赫战功。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他被任命为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1年2月升任海军司令员,翌年又改任海军政治委员,为建设强大的人民海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直至他的军旅生涯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