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8年,历史的舞台上再一次上演了诸葛亮北伐中原的壮阔场景。然而,这场战役却因其下属马谡在街亭的失守而导致了功败垂成。马谡的失败,使得原本充满希望的北伐计划戛然而止。诸葛亮在收兵后,心如刀绞,他不仅对马谡的净身斩首毫不留情,还将与他一同作战的张休、李盛等一并处决。马谡死后,诸葛亮不惜亲自前去为他吊丧, mournful tears streaming down his face。这位深得诸葛亮器重的将领,不幸身亡,使得诸葛亮的内心深感痛楚与惋惜。而今天我要讲述的另一位令人心痛的角色,便是同样受到诸葛亮重视的杨颙。可惜的是,当杨颙去世后,诸葛亮竟痛哭达三天之久,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无尽的悲伤。
杨颙,字子昭,出生于荆州襄阳郡(今天的湖北襄樊),与他的族人杨仪一起居住在沔水畔,蔡洲以西的徊湖区域。杨颙居住在下徊,杨仪则位于上徊。大约在赤壁之战之后,杨颙便开始追随刘备,参与到这个动荡的时代之中。公元211年,即东汉建安十六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蜀,杨颙亦随刘备一同前往。时光荏苒,仅仅一年后,刘备与刘璋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益州之战正式拉开帷幕,这场战斗亦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传奇。
公元214年,刘备成功夺取益州,并任命杨颙为巴郡太守。从这一官职来看,杨颙足以与法正、张飞、赵云等历史名将相提并论,这也反映出他在刘备阵营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名关键的地方领导,杨颙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能力和不俗的军事才能,为推动蜀汉的兴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正式称帝,建立蜀汉。同年,刘备亲自带领大军征讨东吴,但在夷陵之战中却败给了对手陆逊。公元223年,刘备病重辞世,刘禅继位,委任丞相诸葛亮治理国家。诸葛亮任命杨颙为丞相主簿,这一职务在三国时期并不鲜见,实际上,它是丞相的重要得力助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诸葛亮常常亲自审核文书、簿册,勤勉的工作让他累积了极大的压力。在这个时候,杨颙勇敢地进入诸葛亮的内室,直言不讳地劝谏他:“治理国家需要明确分工,上级官吏与下级官吏的职责应当清晰分开。”他接着举出了古人的例子,强调认真履职的重要性。他指出,邴吉不顾身边的尸体,竟然担心牛只因炎热而喘息,而陈平则对国家的赋税问题置若罔闻,表示会有适当之人来负责。杨颙的直言不讳让诸葛亮深感震动,他意识到作为丞相,过于参与细微事务反而会使自己过于劳累,难以更好地承担治国重任。
在诸葛亮的重用下,杨颙又被任命为东曹属,负责选拔和举用人才,这项工作无疑是国家治理的一部分,对蜀汉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在公元228年(蜀汉建兴六年),正在负责北伐事务的诸葛亮收到了杨颙去世的坏消息,令他悲不可已,流泪哀悼三天。与此同时,丞相西曹的令史赖厷也相继去世,诸葛亮的心情无疑愈加沉重。在写给留府长史、参军张裔和蒋琬的信中,他感叹道:“令史失去了赖厷,掾属失去了杨颙,这是朝廷不可弥补的重大损失啊。”如此深切的情感表明了杨颙在蜀汉政权中的不可替代性,他的去世无疑是蜀汉的一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