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不准王爷进京,清朝不准王爷出京,哪个更高明?
创始人
2025-09-29 21:33:07
0

明朝与清朝,朝廷对宗亲的安置,是截然不同的,明朝藩王“非有诏不得入朝”,而清朝宗室却是“无圣命不准离京”。

从本质上说,两者都是为了防范自己人对皇位的威胁,效果各有千秋,很难说哪个更为高明。

【郡县制与封建制】

中国古代史,各朝大体上在郡县制与封建制之间摇摆,比如西周,自天子以下的诸侯(公侯伯子男)都有封地,诸侯下面的公卿大夫(比如晋国的赵魏韩)同样有封地,层层往下分封,这就是封建制。再比如秦朝,秦始皇的皇子都没有分封到各地,卿大夫就更不用说了,实行了严格的郡县制。古代其他朝代,大体就在西周与秦之间摇摆,有的偏向封建,有的偏向郡县,同一个朝代不同时期,也可能情况不同,比如明朝朱棣称帝前后,藩王的权力就完全不同。

历朝皇帝往往“岂独蕃草木,子孙已成林”,而且兄弟和侄子也多,朝廷大多以“立嫡立长”的传统来平息夺嫡之争,但根本不能杜绝皇子们觊觎皇位。强如汉武帝,外戚李广利掌兵权时,仍发生巫蛊之祸,连自己的皇后和太子都保护不了。

夺嫡之争乃世界难题,强盛一时的奥斯曼帝国,新老苏丹交接,常伤筋动骨。为了确保新君对帝国统治无虞,奥斯曼新苏丹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所有的兄弟姐妹。

与这种残忍血腥相比,中国人的手腕要柔和得多。汉高祖刘邦坐稳天下之后论功行赏,大批位高权重的将领得以裂土称王,但在刘氏“家天下”的思维下,这种状态只是一种权宜之计。

全面铲除“异姓王”之后,刘邦定下规矩“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之”,但“刘氏为王”就江山永固了吗?景帝年间的“七国之乱”已经给出了答案,领头的吴王刘濞正是刘邦的亲侄子,也就是景帝刘启的叔叔。

图-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平息了,吴王刘濞失败了,但历史上也有夺位成功的案例。比如唐朝初年,李世民杀了哥哥即太子李建成,将其五个儿子也全杀了,然后逼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成就后来的“天可汗”。

明朝实行的是“分封就藩制”,这与汉朝的“郡国制”相似;而清朝实行的是“封爵固京制”,近似秦朝,但并非完全一样。

【明朝】

朱元璋建立明朝,效仿西汉,四方疆土交予别人终究不如放在家人手中可靠,太子只有一个,其他皇子封个藩王,不失为一种补偿。

为了防备逃回草原的北元卷土重来,朱元璋在北方边境由东向西配置了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肃王九位塞王,其中尤以宁、燕、晋三王实力雄厚。

不过“宗王出镇”终究是把双刃剑,优点是能够替朝廷屏蔽外敌,缺点就是“靖难之役”了。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果断起兵,成为明朝“分封就藩制”最大的败笔。

朱棣登基之后,为了防备其他藩王照猫画虎,开始大肆削减各地藩王的兵权,同时再次严令“非有诏不得入朝”。所以从明成祖朱棣时期开始,外地就藩的明朝王爷,严禁藩王参政,藩王无圣命私自进京,锦衣卫可直接押入天牢,严格实行“分封就藩制”。

但即便如此,明武宗时期仍然爆发了宁王之乱。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的兵变,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隶西南一带(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仅过四十三天,最后由赣南巡抚王守仁平定。

大明皇族,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诸王的府第、服装、军骑都仅次于天子,公侯大臣都要伏而拜谒。

大明的宗室分封是这样的:皇帝之子除太子外,其他人封亲王;亲王之子一人袭封亲王爵位,其他人封郡王;郡王之子一人袭封郡王爵位,其他人封镇国将军;之后再依次封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奉国中尉可永久袭封。宗室女子中,皇帝的长女封长公主,其他均称公主,公主的丈夫封驸马都尉;亲王的女儿封郡主,郡主的丈夫封仪宾;郡王之女封为县主,县主的丈夫封仪宾,之后的女子依次封为郡君、县君、乡君,其丈夫均封仪宾,乡君可永久袭封。

图-李自成入京

不过明朝“分封就藩制”引发了另一个问题,宗室人口众多,有爵位者也极多,朱氏子孙坐吃山空,各地供养这些宗室子弟耗费巨大。明朝最终亡于内部的李自成等,而非外敌满清,主因就是各地经济被拖垮了,宗室要负很大责任。

【清朝】

清朝的“封爵固京制”,王爷不仅在外没有封地,就连以前常用的“秦王”、“赵王”、“楚王”等霸气名称也弃之不用。清朝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以及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清朝看到了明朝宗亲众多的弊端,除了这12个“铁帽子王”,其他王侯继承时是要降一等爵的。除了一人降爵继承,其他儿子要通过考试,考满文、马箭、步箭三项,考试通过才能谋得个小爵位。清朝通过这个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明朝那种宗室满地走,占据过多资源的问题。

清朝的“封爵固京制”,把亲王都留在京城,严禁结交外官。虽然王爷们有府邸、有月俸,但只要皇帝不信任,就不会委以实权,自然不怕他们翻起什么风浪。

明朝的朝廷中几乎没有王爷,清朝则王爷扎堆,这也带来了弊端。比如说清朝引以为傲的满洲八旗,这支虎狼之师,很快就训练松弛,纪律涣散。这支帝国的精锐力量,有很多人领俸禄养老,也有一些人只是名字在册领空饷。

清朝王爷不出京,有人说这比明朝王爷好,至少不会祸害地方。然而这只是表象,清朝控制地方,也有一套办法。清朝在全国各重要城市修了23座满城,派八旗军驻防,城内不许汉人居住。修满城并非拔地而起的新建,往往是在原有基础上划分。比如荆州的满城就是将荆州城一分为二,将城中一半的百姓赶走。再如杭州的满城,建在西湖边上,风景最好之处,但被迫迁走的百姓,内心必然不服。

1853年,太平天国打下南京。太平军从广西到江苏,所过之处,满城几乎都被扬了。

清朝吏部右侍郎爱仁向咸丰皇帝奏称,京师“步军营额设甲兵共两万一千余名,风闻现在空额过半”。一个步兵营有一半以上的人吃空饷,再排除老弱病残,能战的恐怕没几个。爱仁是蒙古正红旗人,后来做了兵部尚书,他还算说了句实话,一般的朝臣谁敢说话,因为吃空饷这个行为就和朝上这些王爷有关。

八旗军战力拉胯,不过湘军、淮军这些地方军锐不可当。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给满洲八旗军拉上了一块遮羞布。

图-八国联军入侵

清朝后期,几百英军就敢登陆开战,几艘军舰就敢深入长江腹地耀武扬威。清军无战力,这是列强的共识,大家都想来欺负一下,于是就有了八国联军,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

清朝这个“封爵固京制”,弊端是亲王过度干政,清军战力迅速下滑,打仗靠地方军,而且满城还特别刺眼,不利于内部团结。

比较明朝的“分封就藩制”和清朝的“封爵固京制”,两者各有优劣,很难说哪个更为高明。

相关内容

吸引277万人次中外观众,...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 8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吸引...
2025-09-29 05:03:11
原创 ...
从古至今,历史上涌现出了众多英勇的英雄人物,他们或在某个时代独领风...
2025-09-29 05:03:01
铭记抗战历史 致敬抗联英烈...
□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周英东 中国人民抗...
2025-09-29 05:02:59
原创 ...
出生背景与流亡之路 重耳,生于公元前697年,是晋国的王子之一。他...
2025-09-29 05:02:45
原创 ...
唐太宗李世民没有杀功臣,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李世民自己就是最...
2025-09-29 05:02:43
原创 ...
这组拍摄于一百年前的清末社会场景的老照片,为我们提供了一扇透视历史...
2025-09-29 05:02:20
原创 ...
知道美国为什么从来不挖文物,也不考古么。你说你美国是全世界唯一的超...
2025-09-29 05:02:16
原创 ...
文/袁 帆 “天津英租界”( British concession...
2025-09-29 05:01:59
原创 ...
韩国总统李在明在光复节80周年的讲话中做出了一项令人震惊的声明:“...
2025-09-29 05:01:54

热门资讯

活动动态 | 第八届全国职业院... 2025年9月28日,第八届全国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师能力大赛“国汽智联杯”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应用技术赛...
原创 唐... 唐朝建立至今已经有二百八十九年,经历了二十一位皇帝。在唐朝的历史上,和西汉类似,它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
原创 苏... 车臣,地处俄罗斯的西南角,其悠久的历史能够追溯到公元7世纪。当时,位于阿尔贡河畔有一个名为“大车臣”...
霍巍 | 长江上游文明与中华文... 研究长江流域文化,对于从总体上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独特的贡献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万里长江,...
照片里的新疆⑩丨从蒸汽机车到“...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 新疆图片库里,有一张1962年的老照片:一辆蒸汽机车喷着浓浓的白烟,拉...
海南首家琼剧博物馆在海口建成开... 8月20日,海南首家琼剧博物馆——海口市吴开英琼剧博物馆(下称吴开英琼剧博物馆)在海口揭幕。这座占地...
如何让石窟寺文物“保持健康” 每一个去过四大石窟的游客,都会被那些庄严壮美的塑像震撼。 石窟寺文物保护,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山西...
原创 项... 项羽 “破釜沉舟” 这事儿,我打小就听家里老人讲,说这人力气大还够狠,把船凿了锅砸了,就是要跟秦军玩...
原创 清... 在古代社会中,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举孝廉与科举制。举孝廉讲究的是个人声望与人际关系,必须有人举...
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在埃塞俄比亚... 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8月22日电(记者刘方强 韩旭)首届中非人权研讨会22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