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水淹七军,攻占樊城
公元219年,刘备已经完全掌控了荆州和益州,还吞并了汉中盆地,实力大增,宣告自己为“汉中王”,他期望能够重振汉室的雄风。在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中,刘备不仅在汉中加强了防线,还指挥关羽带领军队北上。关羽迅速展开攻势,突破了位于汉水南岸的樊城,攻占了该城,使得曹操的襄阳防线岌岌可危。此时的曹操刚刚经历了汉中之战的惨败,兵员损失惨重,急需时间恢复元气。面对关羽的强势进攻,曹操被迫分兵应对,并派使者前往东吴,试图拉拢孙权,共同抗衡刘备的日益强大。
关羽败走麦城,孙权偷袭关羽后方
自赤壁之战后,孙权与刘备一直是盟友。二人联手击败了曹操,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彻底改变了三国格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备势力的不断壮大,原本的盟友关系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曹操则在暗地里向孙权许诺将江南地区割让给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拉拢孙权。看到曹操的动向,孙权心生疑虑,并决定采取主动,开始部署兵力悄然南下,突袭关羽所管辖的荆州。孙权的背叛让关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不仅要应对来自曹操的压力,还要面对东吴的背叛。在双重威胁下,关羽不得不选择撤退,最终在麦城遭遇了惨败,丧命于此,留下了历史上令人唏嘘的悲剧。
从盟友到敌人,裂痕的背后
关羽与孙权曾共战十余年,关系深厚,为何在一夜之间,二者竟因一个封号而反目成仇?从根本上讲,孙权的背叛并非单纯因为曹操的诱惑,而是看中了切实的利益。自赤壁之战后,江南地区早已被孙权牢牢掌控,百姓归附于他,江南的经济与政权完全由他主宰。孙权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摆脱曹操的威胁,他更希望能够占据荆州的九郡,从而独占长江中下游的战略要地。可以说,孙权决定反叛,背后的动机是想要扩大自己的领土,确保江南的安全与稳定发展。
荆州的争夺:刘表父子与刘备的博弈
荆州原本是刘表的领地,刘备应当与孙权携手抗曹,但由于荆州归属问题,刘备与孙权之间的矛盾早已埋下伏笔。刘备与刘表的关系非常密切,刘备曾以刘表部下身份驻守新野,并负责抗击曹操的北线战役。刘表去世后,刘表的儿子刘琮继位,但他年幼懦弱,在曹操的重兵威逼下选择了投降,导致荆州陷入动荡。许多原本忠于刘表的将领和士人开始投奔刘表长子刘琦。赤壁之战后,刘琦借助这些将领的力量,逐步收复了荆州的大部分领土。
刘备继承荆州:机缘与投机的结合
刘备在刘琦的身边协助治理,逐渐掌握了荆州的实权。孙权则对刘备的“继位”心生不满,认为刘备不过是在曹操进攻后,趁机捡了便宜而已。公元208年,得知刘表去世、荆州防务空虚,曹操立即带领20多万精锐大军南下。刘琮及其辅臣由于恐惧曹操强大的兵力,选择了投降。这时,孙权意识到,荆州的归属问题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虽然曹操已被打退,但刘备并未为东吴出力,反而趁机想要吞并荆州的成果。孙权认为,荆州本应是东吴的战略要地,刘备的插手无疑是趁火打劫,心生不满。
荆州的归属与孙权的立场
孙权认为,赤壁之战后,东吴的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才成功将荆州从曹操手中解救出来。因此,荆州的归属理应由东吴掌控,而非刘备。在这一点上,孙权的立场十分坚决,尽管考虑到刘备需要一个稳定的根据地,他暂时允许刘备控制荆州,但始终期望刘备能够在占领益州或其他地区后,将荆州归还给东吴。然而,随着刘备逐步占领益州并稳固汉中的势力范围,孙权对刘备扩张的速度感到越来越焦虑。刘备的领土不断扩展,使得孙权的耐心渐渐耗尽,最终决定与刘备彻底决裂,并开始筹划兵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