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陈寿在《三国志》中曾对曹操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意味着曹操是一个超越时代的杰出人物。在《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历史小说中,由于作者认为刘备是汉室的正统,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倾向于抬高刘备、贬低曹操。然而,历史上的曹操无疑远比小说中所描绘的要更加英明神武。曹操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卓有成就,同时在文学、书法、音乐等艺术领域也颇有造诣,堪称一代英雄。
曹操的才能并非仅限于自身,他的麾下人才济济,尤其是那些文臣和武将,都是当时各领域的佼佼者。论及曹操麾下的武将,最为人熟知的便是“五子良将”和“八虎骑”。其中,八虎骑成员多为曹操的亲族,夏侯家族与曹家族的能人都集中在其中,是曹操的重要军事力量。
01
曹操不仅注重培养自己的亲族,同时也极力吸纳各类人才,以助自己奠定魏国的基业。为此,曹操屡次颁布“招贤令”,无数志士才俊纷纷投身曹操阵营,其中不乏出将入相的英雄人物。他们有的征战四方,有的智勇双全,最终曹操凭借这些能臣智将的辅佐,稳固了北方的政权,并为曹魏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曹操的“八虎骑”中,曹真和曹休是曹操特别器重的两位武将。两人不仅在曹操去世后为曹丕父子提供了重要支持,甚至在曹操去世后,如果他们能多活些年,或许魏国的命运会有不同的结局。可惜,两人都早早去世,要不然,司马懿父子也未必敢轻举妄动。曹真本是秦邵的儿子,曹操与秦邵有着深厚的友谊,当秦邵舍命救曹操时,曹操便收养了秦邵的儿子。曹真勇猛过人,既能骑善射,还在一次打猎时凭一箭之力射杀猛虎,曹操为其勇武所折服,将其任命为将领,曹真也不负重托,屡立战功。
02
与小说中的形象大相径庭,历史上的曹真无疑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三国志》记载,曹真不仅在军事方面卓有建树,而且为人宽厚仁爱,深得士卒爱戴。曹真常常和将士们一起吃苦,军中赏赐不足时,他会以家财来补贴士兵,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效命。曹真能勇敢担当,坚守岗位,为曹操的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在曹丕去世后,曹真、曹休、司马懿等辅政大臣辅佐曹叡。曹真虽然在权力上高于司马懿,但可惜他去世较早。如果曹真能够长命百岁,或许曹魏的政权不会落入司马懿之手。曹真英年早逝后,曹丕的儿子曹爽成为大将军,却因一场谋反的阴谋被司马懿彻底挤走,曹魏政权也开始走向衰败。
03
曹休与曹真一样,都是曹操的“八虎骑”之一。曹休是曹操的亲戚,早年间便随曹操讨伐董卓。曹操曾在其初次出战时称曹休为“吾家千里驹”,并亲自培养其成为一名杰出的将领。曹休的勇武在初期便有了显现,他不仅曾多次战胜张飞和马超,还在曹丕继位后,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曹魏的主要将领之一。
在曹丕亲征东吴时,曹休担任了三路大军中的一位主帅,并成功击溃了吴军,立下赫赫战功。曹休也因此名声大振,声威震动了江东。之后,他继续为曹魏立下了无数战功,晋升为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尽管曹休在军事上有过人之处,但他在政治上的能力却显得相对薄弱。可能正因为如此,曹休在后来遭遇了一次惨败。在公元228年,东吴的周鲂设下计谋,假装投降来引诱曹休出兵,结果曹休陷入了敌人的圈套,最终在石亭发生了惨败。曹休不仅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而且由于失利过度,导致他身体健康急剧恶化,最终死于毒疮之症。
结语
曹真与曹休这两位杰出的将领虽然在辈分上都比司马懿低,但他们的早逝无疑为魏国的命运埋下了隐患。如果他们能够活得更久,司马懿未必有机会夺取魏国政权。随着这两位英雄的相继去世,曹魏的宗室重臣逐渐出现了空缺,司马懿凭借机会掌握了政权,最终篡位成功,曹魏的基业也因此落入了他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