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秦军要想成功征服中原,首要之务便是掌控关中地区的河西地带。为了夺回这一战略要地,秦军毫不犹豫地倾尽全力对其展开猛攻。然而,战国时期的一位杰出将领在这场争夺战中表现出色,他带领士兵们在激战中大败秦军,最终成功保卫了河西。正是凭借他的卓越才能,魏国的文侯大业得以建立。战后,这位将领甚至受到后世如唐肃宗和宋徽宗的隆重祭拜,他就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吴起。那么,吴起究竟是如何成功击退秦军那支达五十万精锐之师的呢?
吴起有一个与众不同的习惯。在出征时,他会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分享一切生活起居。作为将领的他并不居于高处,而是深入到士兵们当中,与他们共同经历艰苦的时光。吴起不仅在军事上展现出卓越的英勇,而且对士兵极具关怀。当他发现有一名士兵因脓疮隐患而饱受折磨时,他毫不犹豫地亲自为这名士兵进行治疗,帮助吸出脓液。这一举动令军中的众多将士深受感动,大家无不以吴起为首,亲如兄弟,士气因此大为提高。
多年来,秦国多次尝试对河西进行攻击,但每次都遭到吴起的有效抵抗,秦军在此的损失可谓惨重,尸体如山。公元前308年,秦国突然调集起全国50万大军,誓言一举攻下河西。面对即将来临的浩荡军队,吴起的上司魏武侯心中忧虑不已。虽然河西驻军有5万人,但这些士兵多是刚刚入伍,缺乏实战经验,根本无法与秦国这支老练的军队相抗衡。在此危急时刻,吴起态度坚定地告诉魏武侯:“即便这5万士兵未有丰富的战斗经历,我已经把他们训练得如同强盗一般,必定不惧秦军!”
魏武侯听后心中稍安,他决定给予吴起更多的支持,拨给他3000名骑兵和500辆战车,协助他迎敌。战斗即将爆发之前,吴起召集全军,将士们聚集在一起,郑重承诺道:“我会亲自与你们同行。若步兵不能俘获敌军的步兵,骑兵不能拿下敌人的马匹,车兵无法缴获敌军的战车,哪怕你们获得胜利,也不能算是功劳!”
当战斗开始时,伴随着尘土飞扬的气势,秦军带着50万士兵如潮水般涌来。谁曾想,吴起麾下的5万人如同久旱之地的饿狼,以狂热的士气迎头痛击。尽管他们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每个士兵都备有精良武器,而大多数秦军则是抓来的普通百姓,战斗力差强人意。随着战斗的展开,吴起的军队以神勇无比的攻击,瞬间撕裂了秦军的阵线,使敌人无法招架,纷纷逃散。
经过此次弃甲而逃的战斗,吴起的部队在河西的名声大噪,秦军因吴起的军事才能心生畏惧,从此不敢再轻易进入这片土地。后来,由于魏武侯的疑虑,吴起在政治上陷入两难之中,流泪投奔楚国。在楚国,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些激进的措施引起了当地贵族的不满,最终致使吴起惨遭暗杀。尽管其生命匆匆结束,但吴起对我国历史的军事和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著作《吴子》更是与《孙子》并称,共同被誉为《孙吴兵法》,为后世的军事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