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可谓三国历史中眼光最为独到的人之一。虽然他出身贫寒,早年生活拮据,靠卖草鞋为生,但他在识人用人方面却展现出非凡的慧眼。年轻时,他便识得关羽和张飞的非凡气概,凭借一次桃园结义,将两人牢牢绑在自己一方。后来,他得知诸葛亮的才能,亲自三次赴茅庐请其出山,最终给了他足够的权力,助力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然而,刘备心中却一直有一个遗憾,那就是没有及时杀掉一个人。这个人,后来果然成为了蜀汉最大的隐患。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又做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故事要从汉中之战讲起。刘备占领益州后,心中仍然忧虑重重,因为曹操早已占领了益州的咽喉之地——汉中,成为制衡蜀汉的战略关键。经过诸葛亮和法正的建议,刘备决定亲自出兵汉中。当时,曹操已将汉中的百姓和物资迁移至关中,仅留下了大将夏侯渊驻守。夏侯渊是曹魏最有实力的大将之一,曹操本认为他可以稳固汉中局势,没想到他却被法正巧妙地设局,使得夏侯渊在蜀军面前毫无还手之力,最终死于黄忠之手。魏军群龙无首,士气溃散,汉中便顺利落入刘备之手。
刘备手下不少人对此大感喜悦,毕竟拿下汉中对蜀汉来说是一次重大的胜利,大家都期待着丰厚的赏赐。然而,刘备却淡然地说了一句:“要杀就杀张郃,杀夏侯渊又有何用!”这句话令手下的将领们顿时哑口无言。那么,刘备为何要特别提到张郃呢?
张郃原本是袁绍的部将,身负出色的军事才华,但由于缺乏政治背景而未得到重用。官渡之战后,他带领自己的部队投降曹操,曹操对他的投诚既惊讶又高兴,很快将他任命为重要将领。张郃投靠曹操后,表现十分突出,先是在河北大将高干的兵力压制下,成功歼灭了敌军,接着又参与了奇乌巢战役,成为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的关键人物。后来,曹操北上与匈奴作战时,张郃率军打得匈奴骑兵溃不成军,立下赫赫战功。在征讨马超的过程中,西凉铁骑曾一度压制魏军,但张郃到场后,他带领魏军反击成功,最终帮助曹操吞并了凉州。
夏侯渊死后,张郃迅速集结魏军残部,虽然知道失去汉中已是无可挽回的事实,但他依旧竭尽全力保存了曹军的有生力量,准备日后东山再起。
然而,随着蜀汉北伐的展开,诸葛亮虽然准备充足,且兵贵神速,一度占领了曹魏陇西的三个郡城,似乎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他没想到,张郃凭借敏锐的军事眼光,看破了蜀军的弱点,迅速带领一万魏兵强攻街亭。街亭由蜀汉的青年才俊马谡防守,兵力虽然有两万,但张郃依旧不畏兵力差距,采取了巧妙的战术:迅速切断了街亭的水源供应,随后围困了整个防线。短短三天,街亭便被魏军攻占,蜀汉的战略大局瞬间破产,所占的领土纷纷失去,失去了最有可能翻盘的机会。
张郃不仅是蜀汉的劲敌,更是曹魏政权的守护神。曹魏能够在他帮助下稳固政权,免于内忧外患。然而,张郃的死对曹魏来说却是一个转折点。后来,司马懿通过逐步控制军队,将魏军从一个强大的国防力量转变成了他的私军。几年之后,司马懿发动政变,曹魏政权便轻而易举地被他夺取,几乎没有任何人能够反抗。
因此,刘备当初的判断无疑是极为准确的。张郃不仅扭转了蜀汉北伐的局势,还最终成为了曹魏政权最坚固的屏障。若没有张郃的军事才能,蜀汉的命运或许早已不同,曹魏也难以稳固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