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所了解的历史,实际上都是经过史官精心加工之后展现给我们的。这些书籍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史官虽秉笔直书,不惧权贵,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历史从来都是为胜利者书写的,这点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由于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较快,大家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因此,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成为了最佳选择。这些电视剧把古人的一生展示在我们眼前,但我们要知道,这些剧情是由编剧创作的,编剧的个人色彩和主观意识也会融入其中。曾经在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如今常常被演绎成风流倜傥、正气凛然的形象。
随着现代人思维方式的多样化,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越来越丰富,文化的包容性也逐渐增强。但是,有三个人的形象在电视剧中与史书中的记载完全不同,明显有编剧想为他们“洗白”的嫌疑。这三个人分别是明英宗朱祁镇、大秦宣太后和纪晓岚。
在电视剧中,明英宗朱祁镇常被塑造成风流倜傥、忧国忧民的形象,受到电视剧和演员们的影响,大家普遍将他视为正派人物。但作为大明王朝的第六任皇帝,他继承了父亲朱瞻基的遗志,在父亲的治理下,明朝曾一度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朱祁镇继位后,在众臣的辅佐下,国家运作井然有序,没有做出什么显著的过错。毕竟,作为一国之君,营造和平的环境是他本该做的事。在辅政大臣的帮助下,朱祁镇也享受了当时的胜利歌声。
然而,朱祁镇本人并不擅长治理国家,这一点在几位得力大臣相继去世后愈加明显。失去了有力的辅佐,朱祁镇竟然开始依赖宦官王振,而这位王振也成为了大明王朝走向悲剧的导火索。在大明表面欣欣向荣的背后,朱祁镇急于建立个人功业,像明成祖朱棣那样征战四方,扩张疆土。因此,他在位期间发动了三次北伐,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连年的战争使得百姓疾苦,国家经济逐渐崩溃。战争的耗费让国库空虚,大明的盛世也被他挥霍殆尽。
最终,朱祁镇面对的是蒙古瓦剌的进攻,而这场战争显然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瓦剌能征善战,大明军队因长期作战而疲惫不堪,战斗力下降,最终在土木堡之变中,二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这场变故成为了历史上的一大惨败。由于朱祁镇固执己见,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清晰认识,最终让大明王朝走向了衰落。
《芈月传》则将大秦宣太后的一生演绎成了传奇,尤其是她在众将士面前那一番振奋人心的演讲,令人热血沸腾。但历史上的芈月却并非如此光辉。她原本是楚国人,嫁给了秦惠文王,秦惠文王去世后,她的儿子秦昭襄王继位。然而,秦昭襄王年幼,芈月只能垂帘听政,权力完全掌握在她手中。作为孤儿寡母,芈月一度与义渠君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为他生下了孩子。然而,义渠君成了她执政路上的绊脚石,因此,她决定除掉义渠君。
大秦宣太后的成就并不显赫,最大的一项便是利用义渠君。尽管她最终名声显赫,但这一切都并非光彩照人。电视剧中,编剧刻意突出她光辉的一面,然而她利用义渠君的手段及其中的人性黑暗面却被巧妙掩饰。这也导致观众对她的了解存在偏差,无法全面认识这个历史人物。
第三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纪晓岚,《铁齿铜牙纪晓岚》电视剧是许多人青春的记忆,剧中的纪晓岚为了大清江山尽心竭力、鞠躬尽瘁,他智勇双全,斗贪官污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正面印象。可是,历史中的纪晓岚并非如此完美,他的主要贡献仅限于编修《四库全书》。而《四库全书》实际上是清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修订的工具书。乾隆皇帝甚至为了修书而焚毁了大量历史典籍。纪晓岚也并非如电视剧中所呈现的那样清高,他同样是个贪图酒色的官员。
对于古人的了解,我们应该多方求证,借助历史文献来全面理解一个人物。这就像我们交朋友一样,不能只看表面。如今的电视剧,编剧为了收视率和传递正能量,往往会选择性地隐瞒某些事实。这种做法虽可以理解,但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做到客观,真正尊重历史的真实性。以上这三位人物并非被完全洗白,而是编剧有意通过作品向我们呈现他们的“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