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女王是历史上第一位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及印度女皇”这一宏伟称号而闻名的英国女王。在她统治期间,英国达到了其“日不落帝国”的巅峰,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全球影响力。维多利亚女王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统治者,同时也是一个母亲,她育有九名孩子。皇女们被远嫁到欧洲的各个国家,成为各国王室的一部分;而皇子们也娶进了来自丹麦、德国和俄国等地的王公公主,因此维多利亚女王被亲切地称为“欧洲的祖母”。
她的次女爱丽丝公主并不是最年长的,然而却是这九个孩子中首个离世的人。爱丽丝嫁给了黑森和莱茵的大公路德维希四世,二人婚后的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共育有七个孩子。这样的家庭责任和繁忙的生活让人不禁想到维多利亚女王写给女儿的那封深情的家书,其中她提到:“我经历了九次怀胎,每次都超过八个月,要承受真正的痛苦(还需应对许多社会与政治事务),就像折断的翅膀一般……我常常觉得,我们的性别是一种不幸……”
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路易丝·爱丽丝,作为爱丽丝公主的次女,虽然她出生于贵族家庭,但她的人生并不如意。她的妹妹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则成为了俄国帝国最后一位皇后。伊丽莎白诞生于1864年11月1日,高贵的身份并没有为她带来选择婚姻的自由。1884年,当她年仅二十岁时,她被迫嫁给了亚历山大二世之子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
在俄罗斯,关于伊丽莎白与谢尔盖的评价截然相反。伊丽莎白由于其美貌以及对贫苦人民的救助行动而受到大众的热爱,而谢尔盖则因其咄咄逼人、保守的政治观点及极端的手段而声名狼藉。婚后,伊丽莎白与谢尔盖未能生育孩子,而是抚养了谢尔盖弟弟的子女。在谢尔盖被刺杀之前,伊丽莎白曾收到一封警告信,暗示她要乘坐大公的马车,而她听从了指示。
1905年2月17日,谢尔盖在克里姆林宫被社会革命党人炸死。此后,伊丽莎白出人意料地公开赦免了刺杀她丈夫的凶手,而对于丈夫的逝世,她似乎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悲痛,因当时的俄国局势已然一片混乱。与此同时,她的姐姐费奥多罗芙娜与尼古拉皇帝结婚后,生下四名女儿,未能生育继承王位的儿子,因而遭遇诸多批评。同时,费奥多罗芙娜还大力支持用专制的方式巩固自身权力。
在丈夫去世后,伊丽莎白选择离开朝廷,化身为一名修女,继续全心全意地帮助弱势群体。然而,尽管她如今过着平凡的生活,但仍然是谢尔盖的妻子,同时也是费奥多罗芙娜的姐姐,家族的牵绊让她终难脱离过去的阴影。到了1918年,俄国的末代沙皇与皇后以及他们的四个女儿和一个生病的儿子全部被枪决,而伊丽莎白被布尔什维克党士兵逮捕,她面对死亡坦然处之,临终前留下“请将我葬在中国”的遗愿,尽管她生平未曾踏入中国的土地,对中国的真实情况也知之甚少,却因清康熙时期对俄罗斯传教团的礼遇而对中国抱有好感,她认为若自己能在中国安息,或许能得到更为宁静的归宿。
1920年,伊丽莎白的遗体通过哈尔滨被运输至北京,并最终安葬在安定门外的东正教公墓。这个悲剧性的故事,交织着王室的荣耀与个人的悲苦,成为了历史长河中动人心弦的一段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