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苏联女公知:宁在白宫“幸福3天”,最后自尽,中国公知比不上她
创始人
2025-09-28 21:32:21
0

公知这个词最初是一个带有正面含义的词汇,它专指那些具有学术背景和专业素养,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意见并参与公共事务的人们。在早期,这类人群对社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理性和思考的代言人。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公知”这个词却逐渐被扭曲,成为一些人推崇西方价值观,甚至带有敌对国家倾向的代名词。有些公知不仅言辞激烈,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沦为西方利益的代言人,助长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走向了国家背叛的道路。

回顾历史,苏联时期也曾有一批类似的“公知”。这些人多为知识分子,他们站出来公开批评苏联体制,并为体制改革发声,甚至对苏联的崩溃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随着苏联的解体,一些当年坚决反对体制的公知也经历了思想的转变,有些人后悔当初的激进,有些人则深感迷茫,最终选择了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德鲁宁娜,这位苏联的著名诗人,出生于1924年,曾在卫国战争中服役,并以其独特的诗歌才华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她的部分作品也曾被翻译并出版到我国,受到许多人的喜爱。然而,德鲁宁娜的命运却并不如她的诗篇那样光彩夺目。赫鲁晓夫时期的改革思想逐渐影响了她的心态,她开始对苏联的体制产生强烈的不满。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揭露了斯大林时期的种种弊端,这一消息如同重磅炸弹,改变了很多苏联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德鲁宁娜也不例外,她逐渐倾向于支持西方的制度,认为苏联的体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尽管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德鲁宁娜表面上保持了低调,没有公开表达过激的反苏言论,但她对苏联体制的不满依然存在。随着西方自由化思想的渗透,她变得越来越坚定地认为,苏联的体制应该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在戈尔巴乔夫上任后,开始实施西方式的改革,德鲁宁娜迅速投入到这一变革中,站在了改革的前沿。作为一名诗人,她享有较大的言论自由,可以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这些看法中充满了对苏联体制的强烈批评。

1990年,德鲁宁娜当选为苏维埃代表,这一荣誉无疑与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密切相关。若没有这些改革,像德鲁宁娜这样的人是不会轻易获得政治平台的。1991年,当“8.19事件”爆发后,德鲁宁娜与许多莫斯科市民一样,走上街头反对苏联的紧急状态。她认为,这一事件象征着苏联历史的倒退,自己绝不愿意看见苏联回到过去。那时,已经接近70岁的德鲁宁娜亲自前往白宫,表达了对叶利钦的支持,她视叶利钦为“正义的化身”,并认为,支持叶利钦,和他在白宫度过的三天,便是自己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然而,随着苏联的崩溃,德鲁宁娜的理想也迅速破灭。她开始感到国家的改变并没有带来她所期待的结果,反而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和动荡中。她意识到,自己所支持的改革并未使苏联变得更加美好,反而把国家推向了深渊。在苏联解体的前夕,德鲁宁娜在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后,选择服用安眠药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遗书中写道:“我为什么要走?我觉得,像我这样一个不完善的人要留在这个可怕的、人们拼命厮打的、为长着铁爪的生意人创造的世界上,必须有自己可靠的后方才行……”她的自杀,成为了一代苏联公知对体制变革后果深刻反思的象征。

那么,德鲁宁娜这位曾激烈反对苏联体制的公知,为什么最终会后悔?一些人认为,德鲁宁娜的情绪波动与她晚年失去了伴侣有关。然而,从她的遗书来看,更多的则是对国家未来的深切担忧,以及对自己曾经激进言论的后悔。她和当时的许多苏联公知一样,曾经认为,只要改变苏联的体制,国家就会变得更好,社会也会迎来繁荣。然而,事与愿违,苏联不仅没有变好,反而在解体过程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国家的前景更加渺茫。

这些公知们没有意识到,苏联是依靠社会主义体制立国的。正是因为他们过于信任西方的价值观和体制,才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德鲁宁娜和其他公知一样,试图通过改变体制来寻求个人和国家的更好未来,但她们最终却发现,这一切的改变,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她们不仅失去了原本优越的地位和待遇,还面临了国家急剧转型带来的社会边缘化。

在当今社会,类似德鲁宁娜这样的公知依然存在,只不过他们的方式更为隐蔽。这些公知往往在网络上积极传播西方体制的理念,并一再抹黑和攻击自己的国家,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接受西方的资助,成为反国家的代理人。尽管一些公知被封杀,但仍有不少人在转变面目后继续影响着舆论。他们或许已经忘记,网络有记忆,一些曾经激进的言论早已被记录下来,成为网友们质疑他们的依据。

因此,社会需要警惕这些公知的言论,特别是那些故意带节奏,操纵民意的言论。公知们通过拥有大量粉丝,逐步将自己的思维和价值观渗透到普通民众中,对国家造成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更为危险的是,背后是否存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这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

如今的一些公知,虽然表面上享受着体制内的地位和待遇,但他们却在背后做着反国家的事情。这种双重标准让人不得不反思,是否有更多的“内鬼”潜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破坏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与苏联末期的公知不同,当前的公知大多缺乏国家意识,只知道追求个人的短期利益,却不顾国家长远的命运。

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今天的“公知”与苏联时代的公知有所不同,但他们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仍然不容小觑。

相关内容

仓山戏曲专场唱响家国情怀
27日,“共赴明月之约,同贺祖国华章”仓山区闽剧协会2025年庆国...
2025-09-28 09:06:08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句话常被提及:“打天下容易,守天下难。”这句话深...
2025-09-28 09:05:31
安徽黄山旅游2天需要花多少...
黄山,这座闻名遐迩的名山,以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
2025-09-28 09:05:26
原创 ...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秦朝后,...
2025-09-28 09:05:21
重新发现侨乡!高校师生四载...
日前,为期半个月的第四届“澄海华侨与侨乡社会调查”研学营落下帷幕。...
2025-09-28 09:05:13
立体呈现广东开放多元的文化...
南方日报讯 (记者/赵媛媛)8月15日上午,由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
2025-09-28 09:05:06
原创 ...
战争的存在意味着必然的伤亡,而每一次胜利背后则都隐含着无数鲜血与牺...
2025-09-28 09:04:59
原创 ...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草根皇帝,也是明朝的开国之君,被誉为开创了...
2025-09-28 09:04:59
原创 ...
刘备可谓三国历史中眼光最为独到的人之一。虽然他出身贫寒,早年生活拮...
2025-09-28 09:04:53

热门资讯

原创 日...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超260万日本人被扔在了中国。 而其中超过十万的日本女人和孩子,命运最惨。...
原创 唐... 唐朝究竟真的以胖为美吗?如果我们仔细了解杨贵妃的真实体重,就会发现她才是真正的美人!随着时代的推移,...
原创 《... 文章改写 分封制是周朝为了巩固其王朝统治而采取的一个核心制度。周朝,作为来自西方的一个小国,凭借着...
原创 美... 美日总能提前掌握中国核心机密,根本不在007的胶片里,而在我们每天敲击的键盘与横贯大洋的光缆。 ...
原创 荀... 荀彧,这个名字常常被人提及,他不仅仅是“忠汉”或“忠曹”的代表,他的道路是第三条:维持现状,既不倾向...
原创 雍... 在清朝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常常能见到一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奇人轶事,而今天的故事正是围绕着历史上颇具争议的...
上海博物馆团队将赴埃及考古 探... 上海博物馆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联合主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17日落幕。据悉,上海博物馆今...
原创 老... 珠江,这条孕育了岭南文明的母亲河,1957年的广州段,呈现着一幅与今日截然不同的生活画卷。当晨雾尚未...
原创 外... 维多利亚女王是历史上第一位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及印度女皇”这一宏伟称号而闻名的英国女王。...
原创 清... 婉容皇后那天玩得尽兴,一身汗味儿还没散,就到了她一天里最舒坦的时辰 —— 洗澡。她不用动一根手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