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正十年(1582年),日本历史上发生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事件——“本能寺之变”。这场变故被后世视为日本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其原因之一是“本能寺之变”帮助了一些处于灭亡边缘的战国大名,尤其是上杉家。上杉家如何在这场变局中获得新生呢?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个人见解,讲述上杉家如何在这场历史风暴中逆袭。
回顾历史,天正三年(1575年),织田信长组建了以柴田胜家为首的北陆道军团,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到了天正五年(1577年),反织田势力重新集结,上杉谦信成为了这一联盟的领导人物。双方关系在这时彻底破裂,织田与上杉的对抗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天正六年(1578年),上杉谦信突然去世,给上杉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继任者上杉景胜不得不面对内外的巨大压力。上杉家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御馆之乱”,这场内乱让上杉家陷入了混乱之中。
到天正七年(1579年),上杉景胜终于在“御馆之乱”中获得胜利。然而,胜利并没有带来安宁。上杉家面临的困境依然严峻。一方面,“御馆之乱”引发了长时间的内乱,导致越后地区三分之一的土地处于失控状态;另一方面,内部实力的削弱使得织田信长趁机发动北陆道大规模进攻,势如破竹。
天正十年(1582年),上杉家所控制的领土几乎只剩下大部分越后国和一块不大的越中国,形势十分险恶。更糟糕的是,织田信长的势力不断扩张,三月,织田信长灭掉了甲斐的武田家,这一变故让上杉景胜的妻舅——武田胜赖在天目山自杀。随着武田家的灭亡,织田信长几乎占领了北信浓地区。
在上杉谦信与武田信玄的多次战斗中,北信浓一直是两家争夺的焦点,这里离上杉家的主城春日山非常近,控制北信浓就意味着上杉家无法逃脱织田家日益逼近的威胁。而随着织田信长占领了北信浓,意味着他将直接将刀架在上杉家脖子上,甚至可以说上杉家已经陷入了困境。
到了天正十年五月,北陆道军团开始进攻上杉家在越中国的最后一座重要据点——鱼津城。鱼津城不仅是越中国的战略重镇,也是通往越后春日山城的门户。失守鱼津城意味着春日山城将暴露在织田军的锋芒之下。上杉景胜得知鱼津城被围后,迅速决定亲自率兵去支援。然而,正当他准备出发时,位于北信浓的织田大将森长可已经带领军队攻入了越后,并且有先锋部队逼近春日山城。无奈之下,上杉景胜只能放弃援救鱼津城的计划,转而率兵迎战森长可。
鱼津城的失守标志着上杉家在战略上的全面被动,织田信长几乎可以合围春日山城,彻底摧毁上杉家。然而,历史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就在这时,织田信长传来了死讯。由于信长之死,北陆道军团不得不迅速撤退。而织田家刚刚占领的武田家领土却爆发了大规模暴乱,许多织田家臣被杀害或逃亡,原本稳固的领土陷入了混乱。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上杉家几乎在一夜之间摆脱了困境。上杉景胜迅速集结军力,重新占领了东越中和北信浓,并全力镇压了越后地区的内乱。在经历了一番努力后,上杉家展现出“中兴”的势头。上杉景胜也凭借这一成就获得了丰臣秀吉的重视,被列为“丰臣五大老”之一。
这一历史变局,不仅让上杉家得以生还,还改变了整个战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