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时期,有一位才华横溢的考生,名叫柳永,他的故事堪称文坛传奇。柳永原名柳三变,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聪慧过人,立志通过科举入仕。但是命运却与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在科举考试中,柳永屡试不第。
在多次落榜的沉重打击下,柳永心中的愤懑与不甘如潮水般汹涌。终于在又一次科举失意后,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绪,挥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从词的开篇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便能深切感受到柳永内心的失落。他本对科举高中寄予厚望,渴望能在黄金榜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却无奈与成功失之交臂。但他并未将落榜完全归咎于自己,一句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更是满含着对朝廷的质问。
在他看来,自己满腹经纶,是这个所谓的 “圣明时代” 遗漏了他这样的贤才,让他陷入了如今的困境,不知该何去何从。
紧接着的是“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 落榜后的柳永,在极度的失望,决定放纵自己,不再去计较科举的得失,同时认为既然仕途之路受阻,那不如尽情地去享受生活。于是他开始流连于秦楼楚馆,与歌伎们为伴,过上了 “偎红倚翠” 的风流生活。
在常人眼中,这样的行为或许是自甘堕落,但对柳永而言,这是他对科举制度无声的反抗。“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句词更是整首作品的灵魂所在,将柳永内心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其实他并非真的看淡了功名,而是在屡次受挫后,无奈地发出这样的感慨,宁愿舍弃那虚幻的功名,换取眼前实实在在的浅斟低唱,享受片刻的欢愉。
在当时的社会,科举几乎是士子们唯一的出路,无数人在这条路上苦苦挣扎,柳永的词,就像是为他们压抑的内心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一经问世便迅速在坊间传唱开来。
多年后,柳永终于在宋仁宗开设的恩科中金榜题名,成为进士。可是他的仕途依然不顺,被任命为余杭县令后,虽政绩卓著,却未获重用。尽管柳永仕途坎坷,屡屡受挫,但他在词坛却声名远扬。
据说在当时,无论是市井街巷的贩夫走卒,还是深闺庭院的女子,都能随口哼唱几句柳永的词。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流行词人,其作品流传之广,影响力之大,甚至超过了许多科举得意的文人。
柳永的这首《鹤冲天》,它不仅是柳永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无数落榜士子心声的写照。大家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进行留言和讨论,同时也欢迎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