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黄浦兄弟船厂赛艇俱乐部里,34岁的桑立辰刚进行完划船机训练,随后准备和朋友前往上海水上运动中心,观看2025年世界赛艇锦标赛。“全球顶尖赛艇选手汇聚上海,不能错过。”巴西人桑立辰如今是上海赛艇圈的熟面孔,是赛艇俱乐部主管、教练、也是赛艇文化推广者,他的故事,从圣保罗大学生赛艇比赛的翻船经历中开始,在苏州河的赛艇热中延续。
从圣保罗大学出发:翻船后的“一辈子目标”
出生在巴西圣保罗的桑立辰,与赛艇的缘分始于2012年的大学校园。众所周知,足球是巴西第一运动,但桑立辰并不擅长,却在机缘巧合下爱上了赛艇。他说,赛艇既是一项靠力量驱动、令人热血沸腾的运动,又要通过寻找节奏来感受船的自然流动。
刚开始参加赛艇训练,他便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6个月后参加圣保罗赛艇杯。为此,他每周练满5天,却在比赛当天栽了跟头——启航时太紧张,船直接翻了。在水里,他脑子一片空白,对此感到怀疑,花这么多时间训练,到底有什么用?桑立辰至今记得那种挫败感,但更记得站起来时的念头:“赛艇不是简单的运动,它不会骗你,你付出多少,船和水都知道。”
重新握起桨的他,把目标从“赢比赛”改成了“享受赛艇”。后来,他去澳大利亚留学时,入选了学校赛艇队,还有幸和三位国家队队友并肩训练,最终,他和队友拿下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生赛艇联赛冠军,“那种一起划向终点的快乐,比拿冠军更难忘。”
毕业后,桑立辰回到巴西当了一名电气工程师,赛艇训练的习惯没丢:每天5点半起床训练,骑自行车去公司洗澡上班,下班后再赶回场地,一周训练10到12次。“赛艇确实是可以让我放松身心的事情,投入去享受运动是会让人上瘾的。”
黄浦江畔扎根:从“找俱乐部”到“建圈子”
随着越来越多的巴西公司被中国收购,桑立辰想来中国寻找发展机遇。“而且我从小喜欢中国文化,自学中国武术,会螳螂拳。”他说。2020年,桑立辰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虽然是来读书的,但赛艇依然是他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
不过,彼时人生地不熟,他找不到赛艇俱乐部。转机出现在2021年,有一天在学校附近找健身房时,他发现了BLUE Rowing俱乐部,他不仅找到了能参加赛艇训练的地方,还受邀成为了教练。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来体验赛艇运动,桑立辰感到这份工作很有成就感:“我想让业余爱好者知道,赛艇不只是‘划得快’,更是‘划得开心’。”
2022年上海赛艇公开赛首次设立男子单人艇项目,桑立辰一举夺冠。令他感触颇深的是:“在圣保罗比赛时,从来没见过这么多观众,黄浦江两岸都是人,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由此,他多了一份热爱上海的理由:“这里的人愿意为赛艇欢呼,愿意接纳这项运动。”
让赛艇走进烟火:从俱乐部到“全民赛场”
2024年,黄浦兄弟船厂赛艇俱乐部成立。这里曾是建国后上海赛艇队的训练基地,合伙人向桑立辰发出邀约:“一起做个能推广赛艇文化,又能让普通人爱上运动的俱乐部。”他毫不犹豫接下主管的担子:“我在上海划赛艇,不是为了竞技,而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赛艇就在我们身边。”
走进俱乐部,最显眼的就是那面照片墙,桑立辰指着一张张照片细细介绍:“这是格致初级中学的孩子,每周来练划船机,现在能自己控制节奏了;这是黄浦市民夜校的公益课,中午和晚上的名额秒光,有阿姨说‘练完浑身舒服’;还有这张,黄浦区消防队练了四个月,就夺得普陀区半马苏河赛艇公开赛八人艇第一名。”
说这些时,他眼里闪着光。这几年,国内的赛艇赛事几乎每月都有,赛艇的氛围越来越热烈。即将到来的上海赛艇公开赛,桑立辰将和兄弟们并肩作战,参加八人艇项目:“名次不重要,一起往前的感觉最好。”
他常说,自己的目标从来不是“划得比别人快”,而是“划得更远”。“世界太大了,不可能比所有人好,但坚持一件事,本身就很不容易。我想划一辈子赛艇,也想看到我的学生和朋友都能在赛艇里找到自己的节奏,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从圣保罗大学比赛的第一次翻船,到黄浦江畔的教练与推广者,赛艇运动是桑立辰与上海的联结。如今,当他看着市民夜校的学员从不会握桨到能完成5公里划船机挑战,看着消防队员在赛场上喊着号子冲线,他知道,赛艇的桨叶,早已划进了上海的烟火里,划进了更多人的生活里。而他,会继续在这里,和上海一起,把这份热爱划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