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秦始皇的陵墓依然处于未发掘的状态,但其声名早已鹊起,吸引了众多的历史学者与游客前来探访。根据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秦始皇在陵墓中使用了大量水银,甚至表达出一种壮阔的想象:“将水银比作百川、江河与大海,借以灌注其墓。”在古代,水银尽管并不稀缺,但其价格也并非低廉,制作过程更是复杂繁琐。那么,秦始皇的陵寝之中,真的蕴藏着如此巨量的水银吗?令专家们惊讶的是,在始皇陵的周边,通过先进的仪器,确实检测到了剧烈的汞反应,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该陵墓至少藏有超过100吨的水银。这一发现让人不禁好奇,这些水银究竟是由谁来提供给秦始皇的呢?
所有的史料都将目光聚焦在一个传奇的女性身上——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首富,巴寡妇清。她的故事堪称一段传奇而光辉的篇章。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通常较低,纵然有武则天、吕后等历史上著名的女性人物,也是通过丈夫的家世才能拓展她们的权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秦国在执行严厉的法令之际,亦给予女性一些相对丰厚的权益,让她们拥有了离婚的权利,甚至不乏女性参与到商业与军事之中,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特殊和罕见,虽说秦国的初衷是为了激发社会的生产力,但同时也造就了巴寡妇清这样的杰出人物。
巴寡妇清的本名其实叫做清,她出生于战国末期,当时的秦国已经占领了巴蜀一带。她的丈夫来自于掌握着当地重要丹砂矿的家族。丈夫去世后,清便接手了家族的财务大权,后人因此称其为巴寡妇清。《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到,清的家族在冶炼与开采方面拥有独到的技艺,使得丹砂在那个时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用于治疗皮肤病、作为染料、以及炼丹等多个领域。这些因素无疑为巴寡妇清的家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随着时间的推移,巴寡妇清积累了难以计量的财富,她的家财甚至达到了惊人的五百八十万两赤金。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在汉朝之前,铜等金属也常被作为“金”来使用,因此清的家族或许其中也包含其他金属的财富,无论如何,这样的财富足以让她跻身天下第一富豪的行列。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巴寡妇清的家族竟拥有千余名侍从,数以万计的依附人,更有两千多名私人保镖,凭借着这庞大的势力,令她即使在群雄逐鹿的战乱中仍能保持无畏与安定的存在。
为此,统一六国的秦始皇对巴寡妇清采取了拉拢与交好的策略,给予了她优厚的待遇:“秦皇帝视其为贞妇,特意招待,修筑了女怀清台。”这一举动无疑将巴寡妇清的名声推向了更高的巅峰。《史记·货殖列传》当中,评价战国七大富豪的名人时,唯独巴寡妇清作为女性人物被列入榜单,可见她在经济与社会地位上的非凡成就。
丹砂之所以重要,在于其性质特殊而且具有防腐及毒性,古人相信炼成的金丹能使人延年益寿。因此,在秦始皇的地宫中,灌注了大量通过脱硫分解的水银,而巴寡妇清也由此成为他最可靠的丹砂供应者。后来,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决定将包括巴寡妇清在内的六国豪强富贵共计12万户迁到国都咸阳,以便于集中管理。不幸的是,寡妇清在迁往咸阳后不久便病逝,但是她的传说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