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五年正月十五日,乙酉日,开封城内外的局势达到了一个紧张的转折点。前两天,农民军在正月十三日发动的炸城攻势失败,导致李自成的部队士气大跌。虽然未能攻破城墙,农民军转而改用大炮进行长时间的轰击,铅弹重达二三斤,极具威胁。然而,尽管如此,守城的明军和百姓却始终坚守着,心中知道,这场漫长的折磨很快就会结束。
这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暴露了明军将领的冷酷和卑劣。《守汴日志》中的作者李光壂提到,他的随车人范文举在被农民军俘获后,想方设法带回了大量战利品:一匹大黄马、一副龙鳞甲和82两黄金,甚至还有两颗被认为是农民军高级首领的首级。范文举成功逃脱,却未能得到东城守卫的宽容。他的请求被拒绝,李光壂多次奔波于曹门和巡抚大人之间,最终无果。直到夜幕降临,东门的守将悄悄将范文举杀害,并吞并了他的马匹、铠甲和贵重物品。这个苦命的仆人既已丧命,李光壂即使想为他讨回公道,然而无可奈何,证据也无从追寻。
另一件小事虽然各方记载差异较大,但还是反映了当时战局的纷乱。不同的历史书籍对李自成受伤的时间和经过有所不同,《流寇志》以及《明史》等记载称是第二次围城战时,陈永福所射伤了李自成的左眼。然而,《守汴日志》及其他书籍则明确指出是第一次围城战中的陈德(陈永福的儿子)所为。在战乱的混乱中,难以追溯真相,陈永福借机将功劳加在儿子头上,企图为其争取升迁。
到了正月十五日,李自成的老营开始撤退。中午时分,农民军开始陆续撤离,方向指向东南,尘土飞扬,浩浩荡荡。当确认李自成及其部队撤出后,巡按御史任浚随即下令打开曹门,开始检查农民军遗留的营地。这个占地宽约八里,长约二十里的营地内外,景象极为惨烈。遍地都是被遗弃的牲畜尸体,牛、驴、马等动物尸骨散落,甚至混杂着人尸,臭气熏天。营地中大量丢弃的粮食,表明农民军的物资储备还是相当丰富的。
在清理营地过程中,官军还发现了约2300名妇女和3万多头牛。妇女们被安置在月城外,严禁任何兵民掠夺,并且等待她们的亲人前来认领。最后无人认领的三百多妇女被送往尼姑庵,而这些牛被以低价卖给当地民众作为耕牛,但大多数都因病死去。
到了正月十八日,战场清理工作继续进行。最激烈的战斗区域是从曹门到北门这条十多里的区间,城墙损坏严重,破损达到三十六处,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完全塌陷。城墙下堆满了尸体,断发满地,死伤者多达十万。官府动员了大量人力进行清理和掩埋,花费了十多天时间。可见当时战斗的惨烈程度。
《守汴日志》记录了李自成、罗汝才等人撤退后,他们一行人来到了朱仙镇,进行战损统计。李自成的三万精兵中,近一半在战斗中阵亡,另有2873人重伤,依照《豫变纪略》的记载,伤者甚至达到了3873人,这些伤兵都被抬往朱仙镇治疗。
整体来看,李自成和罗汝才经过20多天的围攻,损失惨重,几乎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成果。那么,为什么他们最终选择放弃进攻?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首先,长达二十天的攻城战毫无进展,且伤亡惨重,极大地挫伤了士气。其次,开封城防坚固,守军上下齐心,农民军无隙可乘。第三,随着各地官民的支援接近,尤其是陕西总督傅宗龙的败亡和保定总督杨文岳的改革后,他率兵前来增援,令农民军深感压力。而最令他们担忧的,莫过于平贼将军左良玉的迅速逼近。据说,左良玉的大军即将抵达,威胁使得李自成和罗汝才决定撤退,结束这场血腥的围攻。
这样分析,不难看出,李自成放弃围攻开封,虽然是战争中的一次失败,但也为他后续的战略调整提供了反思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