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在秦国几代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嬴政终于实现了祖辈们的梦想,成功地一统了整个天下。这是一个开创历史的伟大成就,犹如四海皆兄弟,天下归心。如此光辉的历史时刻,自然需要一些纪念活动来承载这份荣耀。于是,秦始皇决定在震撼人心的泰山进行封禅仪式。封禅作为古代帝王重要的祭祀活动,通常在高山之巅修筑土坛以祭天,表达对上天的感恩,这叫做封;而在山脚下则会建立一块祭地的坛子,以祭祀土地的神灵,这被称为禅。
据史书记载,早在舜帝时期,就曾在五岳举行过盛大的祭祀活动,进入夏、商、周三代之后,这一传统得以延续。然而,随着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繁,泰山的封禅活动也随之中断。如今,秦始皇一统六国后,为了安抚动荡不安的民心并展示他的卓越才能,他迫切希望向天下证明他的统一是上天的旨意,因此重新启动了封禅活动。
在众多名山中,为什么秦始皇偏偏选择了泰山进行封禅呢?这与古人对东方的信仰密切相关,他们相信东方是万物的发源地,而泰山正巧位于东方,被视为是神圣之山。早在远古时期,泰山就被称为“封禅者七十二家之说”,这说明泰山在历史上就有重要的文化和宗教意义。此外,古时的泰山风景如画,草木丰盛,它以“中央美者有岱岳”的美誉广为流传,此处更是五谷和丝麻的丰产之地,早就有了人类定居的迹象。
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封禅书》中提到,历代受命的帝王都从未缺席过封禅仪式,理由在于每位统治者都希望借此获得上天的认同与支持。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带领众臣和随行的人马齐心协力登上泰山,举办了一场盛大而庄重的封禅大典。笔者认为,秦始皇不畏山河之遥而亲自前往泰山,参与这一神圣仪式,除了表达对天意的敬畏,背后还有一个更为深厚的动机,那就是寻求长生不老之药。
随着岁月的流逝,秦始皇对长生不老之药的追求愈加迫切。在他第一次东巡的过程中,正是这次封禅泰山的活动中,他遇到了一个术士名叫徐福。徐福声称海上有神仙之岛“蓬莱”、“瀛洲”和“方丈”,上面藏有令人长生不老的神药。秦始皇深信不疑,于是便让徐福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入海寻药。直到徐福找寻了整整八年,却始终未能如愿以偿。为了逃避秦始皇的惩罚,他谎称海中有巨大鲨鱼,导致船只无法离岸。
面对求药心切的秦始皇,徐福的谎言显得苍白无力。于是,在秦始皇第三次东巡时,他亲自指挥强弩对准大海,企图射杀那条传说中的巨鱼,派出众多水手与渔夫四处捕捉。秦始皇以身作则,从琅琊北部到荣成山,尽管光阴荏苒,巨鱼却始终不见踪影。当他们抵达芝罘,终于捕获了一条巨大的鱼,秦始皇对这一切心怀期待,继续南下探索,渴望找到那被传颂的长生不老之药。
以上的历史片段不仅展现了秦始皇雄心壮志的历史坐标,更透视出人类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源远流长,也让后人对这位伟大的统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与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