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00年,91岁的杨伯涛临终前还念念不忘:黄维是个外行
创始人
2025-09-27 13:05:44
0

《——·前言·——》

91岁临终时,杨伯涛盯着天花板,低声说道:“黄维是个外行。” 这句话没人敢接话,只有床边的亲属知道,他并非是在指责一个人,而是在批判一支军队的命运。

1948年11月13日,黄维率领第十二兵团从河南鹿邑出发,目标明确:北上救援被困在碾庄圩的黄百韬兵团。 他们的队伍浩浩荡荡,12万人马,号称中央军精锐,装备齐全——坦克、榴弹炮、迫击炮一应俱全,后勤物资充足,信心满满。 然而,杨伯涛的心里却异常沉重,作为前锋,他的第十八军首当其冲,刚一踏入安徽,便感觉到情况不对劲。 “解放军不是在阻击我们,而是在引诱我们进入困境。” 杨伯涛看着手中的地图,眉头紧锁,“这不像是去营救,而更像是在引我们入瓮。” 然而,黄维却依旧坚定地按照南京传来的电报指示行事:“速进,黄百韬危急。” 杨伯涛建议在蒙城设防,待局势明朗后再做决定,但黄维却坚决否定:“总统命令,不能迟疑。”

11月16日,兵团继续推进,经过涡阳后,便来到了双堆集。此地被三面水田环绕,南方是一条老旧的沟渠,唯一的退路是他们刚刚走过的那条公路。 24小时后,这条路被敌人切断,敌军已将他们的退路完全封死,前有刘伯承、邓小平,后有陈赓、粟裕,第十二兵团被完全合围。 然而,黄维直到侦察兵冲进司令部才被惊醒:“南方的后勤全炸了!” 看着摊开的地图,杨伯涛的心几乎沉到了谷底。

11月23日凌晨,杨伯涛再次闯入司令部,焦急地大声呼喊:“现在突围还来得及!” 然而,黄维依旧低头看着电报,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不能擅动。” 他冷冷地回应道。 杨伯涛愤怒地退到外面,狠狠地将钢盔摔在地上。 三小时后,蒋介石终于回电:“可以突围,但务必与李延年兵团汇合。” 黄维立即决定朝固镇方向突围,并派参谋李先智去联系李延年兵团。 然而,计划刚一开始,参谋便在途中被俘,联络失败,突围计划彻底暴露。

此时,杨伯涛已经迫不及待地写下了突围方案,并直接拍在黄维的桌上:“明晚,我们从南面打出去,能走多少走多少!” 黄维依旧摇头:“不急,再等南京的明确指示。” 他等待了11个小时,敌人也在等待,直到11月25日拂晓,四面八方的炮火猛然响起,突围的路线也瞬间变成了围困的中心。 杨伯涛眼看着电台被炸飞,脸色惨白:“完了。”

12月15日,兵团准备再次突围。 黄维决定信任廖运周,第110师师长。廖运周提出:“西北方向敌军薄弱,我带头突围。” 但没有人知道,廖运周早已投降,他所谓的“路线”,正是解放军设下的陷阱。 黄维依旧相信廖,派遣精锐部队向西北方向推进,甚至将坦克压上去,但坦克在途中陷入泥地,炮兵阵地没有展开就被击溃,突击队全灭。

杨伯涛的部队情况稍好一些,他带领118师强行向西南突围,拼死杀出一条血路。 三千人中,最后只剩下三百,杨伯涛也在这时被俘。 当他瘫倒在地时,黄维的指挥车也被困在了泥地里,身边的士兵几乎全军覆没。 12万人的兵团,最终只有几千人生还。第十二兵团,几乎名存实亡。

黄维并非天生是打仗的料,他原是一个教书人。 抗战时期,他在中央军校担任教育长,专讲兵法、讲战史,讲得头头是道。 然而,他几乎没有真正打过多少战,却因为其出色的理论能力而迅速升官。 1948年秋,蒋介石决定重新组建第十二兵团,任命黄维为司令官。 那时,第十八军的原军长胡琏正准备接管兵团,然而,电话一响,胡琏被告知换人了,黄维接替了他的职务。 胡琏愤怒至极,砸了电话,当晚便南下,再也没有回头。第十八军的军长由杨伯涛临时担任。 从此,黄维始终称杨伯涛为“代理军长”,并且从不让他坐主位,也从不让他参与作战汇报。 一次会议上,杨伯涛刚提出两句建议,黄维便冷冷地挥手:“讲完了吗?下一个。” 从此以后,杨伯涛再也没有出席兵团的会议。

黄维总是习惯照章办事,严格依照命令行事,几乎所有的决定都通过电报来传达。 他坚信现代战争靠的是部署、电台和情报,而非亲自冲锋。 杨伯涛却私下里批评他:“你根本没下过泥地。” 杨曾在湘西、鄂西等战役中拼杀过,山地夜战、强渡江河、困守孤城,全都经历过生死考验。而黄维总是觉得一切尽在纸上谈兵,完全忽视了实战的血腥与残酷。

突围失败那晚,杨伯涛被俘,随后两人短暂相遇。 在押送途中,两人同坐在敞篷卡车里,四周被解放军士兵包围。 黄维穿着泥污的军服,眼神空洞。 杨伯涛扔下一句话:“我劝过你三次。” 黄维没有回头,只低声说道:“你不是军长,你是代理。”

1950年,杨伯涛和黄维都被押往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他们住在对门,彼此并不言语。 杨伯涛写下了《美军战术之研究》,以及《第十八军战史回忆》,并把一摞稿纸送往抗美援朝的前线。 黄维则一心致力于发明“永动机”,整日埋头在纸上画着草图。 他对改造干部说:“等我出来,要造出世界第一台不需要外力的机器。”

经过16年的关押,黄维终于在1975年获得特赦,重新出现在社会。 然而,他一生的遗憾和无尽的内疚始终未曾释怀。在特赦后的岁月里,他仍在努力为自己的“永动机”寻求突破,然而,所有的失败都没有让他放弃。

相关内容

云南沙溪古镇旅游路线六日游...
作为驴友,想报团玩转云南沙溪古镇六日游,是不是总在纠结:报哪种团能...
2025-09-27 13:09:26
原创 ...
数年前的一个冬日,广州的赵先生经老友引荐,驱车前往城郊乡下的一处老...
2025-09-27 13:09:23
原创 ...
秦始皇曾说过:“朕的战争只打了十年,他们说朕残暴,七国之间的战争打...
2025-09-27 13:09:07
原创 ...
1949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广州梅花村的旧宅收到了李宗仁的宴请。这...
2025-09-27 13:08:39
原创 ...
“历史就像一位蒙着面纱的美人,总有些角落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句...
2025-09-27 13:08:32
内蒙古兴安盟:巴彦查干山万...
9月26日,义勒力特镇巴彦查干山秋色 9月26日,义勒力特镇巴彦...
2025-09-27 13:08:30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末代皇帝溥仪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三岁登基...
2025-09-27 13:07:33
原创 ...
在新中国177位开国中将中,何德全的名字或许不如徐立清、王必成那样...
2025-09-27 13:07:21
原创 ...
1949年,南京解放的消息传来,南京的人民涌上街头,欢呼庆祝胜利的...
2025-09-27 13:07:14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 这句话,大概是对李世民军事能力,最完美的概括了。 哪怕到了现代的穿越小...
原创 他... 前言 一个人怎么可以同时背负起救国英雄和亡国罪人这两项截然相反的名头? 而这个人就是呼延庆,在历史...
原创 湘... 《——【·前言·】——》 历史上总有些人被埋没,刘坤一就是这样一位存在感不强却贡献巨大的人物。 他是...
坚持正确历史观,才是对历史、对... 日本应深刻反省历史罪责,同一切美化、掩盖侵略历史的行为彻底切割,真正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取信于...
原创 刘... 刘备,作为三国三大政权之一的蜀汉的创立者,堪称白手起家的典型,与曹操和孙权的“富二代”和“官二代”背...
日本投降后,判处那些战犯死刑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次年,一场人类有史以来参与国家最多、规模最大、开庭时间最长...
原创 官... 在西安碑林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块清朝嘉庆年间的石碑,这块石碑的内容,引起了不少游客的注意。石碑上刻着三...
专访许倬云:“我不固守于任何学... 据多方核实,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8月4日在美国去世,享年95岁。 1930年,许倬云先生出生于一个江南...
原创 除...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被誉为三国第一猛将,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他曾独自抵挡过关羽和张飞两位顶级猛将的围...
《致命的策略》:后现代祭司的启... “我们是客体中终结性过剩的同谋(它也可以是意义的过剩,并不具备破解一个过于高明地玩弄意义游戏的词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