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湘军最后一位“大佬”,救大清一次,救中国一次,不亚于曾国藩
创始人
2025-09-27 19:05:24
0

《——【·前言·】——》

历史上总有些人被埋没,刘坤一就是这样一位存在感不强却贡献巨大的人物。

他是湘军最后的“定海神针”,在清朝风雨飘摇之际,两次力挽狂澜:一次用"东南互保"为大清保住半壁江山,一次通过推行新政为中国打开现代化大门。

没有曾国藩的光环,没有李鸿章的权谋,这位默默无闻的湘军末将,到底做了什么?

实干家刘坤一

刘坤一是个实干家,从不玩虚的。

1830年出生在湖南新宁一个读书人家庭,家境算不上富裕,但胜在有文化底蕴。

刚出道时跟着曾国藩东奔西走,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开始,刘坤一就在江西、安徽、湖北等地积累战功,算是亲眼见证了湘军的兴衰全过程。

曾国藩死后,刘坤一先是被调去直隶当协办大臣,后来又调去南方自己单干。

在南方,他掌控了湘籍武装的核心力量,逐渐成为南方军政的重要人物。

与其他大员不同,刘坤一特别干净。他在任上三年不换衙门的家具,自己亲自核对账目,不让别人经手。

更神奇的是,这位当了大半辈子高官的人,去世后只留下一座旧房子和四本账本,连点像样的家产都没有。

在那个官员大多贪污腐败的年代,这种清廉几乎是另类。

刘坤一也不搞小圈子政治。他用人只看本事不看关系,不搞门生故吏那一套。

他经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种态度让他在地方上口碑极好,老百姓都敬他。

有个细节能看出刘坤一的品格:有一次他碰到一个旧部下落魄了,那人以前帮过他不少,刘坤一马上从自己不多的俸禄中拿出一部分接济对方。

但当这个人想利用关系谋个官职时,刘坤一却直接拒绝了,说:"私交是私交,公事是公事,不能混为一谈。"这种原则性在当时的官场简直是稀罕物。

在乱世中找平衡

1900年,也就是庚子年,中国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之一。

义和团运动激化了中外冲突,外国列强借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北京被占领,慈禧太后仓皇西逃,朝廷对十一国宣战,整个中国北方陷入混乱。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坤一做出了一个关键决定。

1900年6月26日,他与张之洞联合发起了"东南互保"政策。

他们向英国驻华使臣窦纳乐承诺,保护南方各省的中外商民安全,并表明南方各省不参与对外战争,实际上否定了朝廷的宣战命令。

这一举动立刻得到浙江、福建、山东等多个省份的响应。刘坤一这一手,实际上把中国一分为二:北方战火纷飞,南方相对平静。

这种"违旨抗命"的行为引来不少守旧派的批评,说他背叛朝廷。刘坤一的回答掷地有声:"国将不国,何来守命?"

东南互保持续了一年多,稳定了长江一线及南方各省的局势,为清廷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如果没有这个政策,很可能整个中国都会沦为列强的殖民地,清朝也会提前灭亡。

刘坤一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既没有像顽固派那样一味对抗列强,也没有像某些投降派那样完全屈服,而是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保住南方,等待时机。

这种务实的态度,在当时的狂热环境中显得格外珍贵。

给新时代留条活路

庚子国变后,刘坤一意识到单靠守成已经不行了,中国必须变革。

1901年,他提出了"新政六条",涵盖教育、实业、军事、税务、交通和警政六大领域。

在教育方面,刘坤一大刀阔斧地裁撤了传统义学,改办新式学堂,并设立了江南师范学堂培养新式教师。

他说:"国家要强,先强民智。"这句话成为当时教育改革的口号。

军事上,刘坤一整编了江南新军6000人,引入德式军训制度,大大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他还专门从德国请来教官,教授现代化军事知识,为后来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刘坤一积极推动江宁至镇江铁路工程。

当时有不少人反对修铁路,认为会惊扰地脉、破坏风水。刘坤一不为所动,亲自坐在第一批火车上,用实际行动打消民众疑虑。

刘坤一最有远见的改革是在警政方面。

他设立了江南警务学堂,在城市试点现代警察制度,用专业警察取代传统的衙役和保甲制度。

这在当时是个巨大的创新,为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建立开了先河。

这些改革看似平常,但在当时的中国是革命性的。

刘坤一并不是一个激进的革命者,但他通过这些扎实的改革,悄悄地为中国近代化铺设了道路。

没有大场面,但每个细节都是一座丰碑

刘坤一的一生没有太多轰轰烈烈的大场面,他的伟大体现在每个细节中。

有一次,朝廷下令筹措军费,各省都叫苦连天。

刘坤一二话不说,先从自己的俸禄中拿出一大部分,然后才要求属下捐款。这种以身作则的做法,让下属心服口服。

刘坤一对下属要求严格,但从不苛责。

有位幕僚因为文件出错被他训斥,事后得知这位幕僚家中有急事分心,刘坤一立即前去道歉,并主动提供帮助。

这种情理兼顾的领导风格,在官场上并不常见。

与同时代的其他重要人物相比,刘坤一显得更加朴实无华。

他没有曾国藩的儒家气质和思想高度,也没有李鸿章的外交手腕和权术运用,更没有张之洞的学识渊博。

但正是这种不张扬的实干精神,让他能够在危急关头做出正确决断。

张之洞曾经为刘坤一写过一副挽联:"世乱无奇士,湘军剩一人"

这十个字高度概括了刘坤一的历史地位——在一个群星陨落的时代,他是湘军最后的守护者。

刘坤一与曾国藩有很大不同。曾国藩是开创时代的人,而刘坤一则是守成者。

曾国藩以"打天下的血性"著称,刘坤一则以"守天下的定力"见长。两人各有千秋,但在历史贡献上不分上下。

1902年,刘坤一病逝于南京,终年73岁。清廷为他举行了国葬,赐谥号"文正",这是对他一生功绩的最高肯定。

刘坤一的离去,也标志着湘军时代的彻底终结。他之后,中国进入了督军割据的新时期。

刘坤一的历史定位十分特殊。他既是湘军系统的终结者,也是中国近代制度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他不是那种创造时代的人物,而是在危急关头守住时代底线的中流砥柱。

在刘坤一的带领下,南方各省成功抵御了“庚子事变”的冲击,保存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他推行的新政改革,为后来的清末新政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两大功绩,足以让他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结语·】——》

历史总会被重新定义,但某些人物的价值却常被低估。

刘坤一就是这样一位被遗忘的英雄,他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干精神;没有辉煌战绩,只有关键时刻的担当。

湘军最后这位"谢幕将",用东南互保救了大清,用新政改革救了中国,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伟大,往往藏在细节和坚守之中。

资料来源:《晚清重臣传记集》、《湘军兴衰史》、《刘坤一年谱》、《清史稿·刘坤一传》

相关内容

云南沙溪古镇旅游路线六日游...
作为驴友,想报团玩转云南沙溪古镇六日游,是不是总在纠结:报哪种团能...
2025-09-27 13:09:26
原创 ...
数年前的一个冬日,广州的赵先生经老友引荐,驱车前往城郊乡下的一处老...
2025-09-27 13:09:23
原创 ...
秦始皇曾说过:“朕的战争只打了十年,他们说朕残暴,七国之间的战争打...
2025-09-27 13:09:07
原创 ...
1949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广州梅花村的旧宅收到了李宗仁的宴请。这...
2025-09-27 13:08:39
原创 ...
“历史就像一位蒙着面纱的美人,总有些角落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这句...
2025-09-27 13:08:32
内蒙古兴安盟:巴彦查干山万...
9月26日,义勒力特镇巴彦查干山秋色 9月26日,义勒力特镇巴彦...
2025-09-27 13:08:30
原创 ...
在中国历史上,末代皇帝溥仪无疑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三岁登基...
2025-09-27 13:07:33
原创 ...
在新中国177位开国中将中,何德全的名字或许不如徐立清、王必成那样...
2025-09-27 13:07:21
原创 ...
1949年,南京解放的消息传来,南京的人民涌上街头,欢呼庆祝胜利的...
2025-09-27 13:07:14

热门资讯

近600人参赛!“水上F1”2... 9月27日上午,由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2025年全国公开水域蹼泳比赛暨蹼泳全民健身大赛...
小米SU7 Ultra成为《G... 2025-09-26 14:02:57 作者:柏景福 今年6月,小米与《GT赛车》游戏开发商Pol...
上海赛艇世锦赛|中国队表现出色...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9月27日,上海赛艇世锦赛进入第七个比赛日,中国队表现出色,...
原创 日... 近年来,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的话题中,最为热门的无疑是电视剧《我的人间烟火》中描绘的剖腹产场景。故事设...
原创 美... 2024年4月,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在华盛顿的会议室里展开一批古画,金红交错的丝绸袍服在灯光下泛着微光...
原创 还... 还好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顶住了压力,没有退让一步。 这话可不是光凭一腔热血喊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看到了...
日本无条件投降80周年 各地举...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0周年的日子。人们走进抗战遗址、纪念馆等地,...
原创 黑... 在人类文明史上,灾难可分为两大类: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尽管战争是最大的灾难之一,造成了大量的伤亡,但...
原创 论... 当联合国总部的长廊悬挂着广岛原子弹受害者的照片,当和平纪念钟为日本核爆遇难者鸣响,却不见南京城墙下的...
南川区档案馆9张馆藏老照片,再...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向全国广播《终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