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萧衍代齐的早期阶段,萧衍的策略和行动充满了权谋与隐忍。虽然他是萧鸾的门下弟子,但萧鸾死后,他看到的是一个不堪的萧宝卷儿子,并且意识到,这一切或许正是他攫取权力的机会。萧衍一方面并不是家族的族长,因为萧懿作为大哥在前,他必须要隐忍,不能轻举妄动。但在某种巧合下,萧宝卷最终“干掉”了萧懿,这给了萧衍一个公开发力的机会。
萧衍知道,想要掌握老萧家(尽管他也姓萧,但大房与二房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的财富与权力,他必须精心策划。回顾历史,萧道成当年如何夺取刘宋的江山,他便照搬同样的套路。萧衍不急于出手,而是先借助萧颖胄来消耗荆州一方的力量,等到局势有利时,再出奇制胜。通过让萧颖胄冲锋在前,他巧妙地将潜在的威胁转化为自己坐收渔利的机会。
尽管萧颖胄表面上是萧衍的盟友,实际上却被萧衍巧妙地放入了“弱者困境”。随着萧颖胄被裹挟着攻击郢州,萧衍的目标变得明确:让郢州成为消耗战场,最终荆州与郢州的力量两败俱伤,自己则能捡到胜利的果实。然而,事情总是充满变数,萧颖胄在这一过程中,却先一步拥立了萧宝融为帝,抢了萧衍的“桃子”,并只给了萧衍一个尚书左仆射的虚职,这让萧衍愤怒至极,决定采取逼宫手段,最终通过军事实力迫使对方屈服。
当萧衍掌握了荆州的最高军事权力后,他并未急于进攻,而是采取了“围点打援”的战术。萧衍明确意识到,郢州虽然需要攻占,但若贸然行动,可能会掉入敌人的陷阱。因此,他选择将兵力布置在汉口两岸,控制了战略要地,而对郢州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利用敌方的救援力量互相消耗。
然而,萧衍的对手并不甘示弱,萧宝卷和其他势力继续企图反扑。为了削弱萧衍的行动,荆州派遣了席阐文等人来向萧衍施压,要求他立刻行动。而萧衍则依旧坚持自己的战略布局,认为郢州的攻占是关键,不能急于分兵打其他地方,这一冷静的判断最终为他带来了胜利。
萧衍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分裂,摧毁了吴子阳等人的援军,并成功发动了进攻,最终在七月初五时,成功攻占郢城。郢城的陷落导致了敌军士气大跌,接下来的战争一发不可收拾。萧衍通过兵力优势和战术精确的布局,迅速推进,逐步清除敌人的外围防线。在拿下郢州后,萧衍并未急于停战,而是选择乘胜追击,继续向东进军,目标直指建康。
在此过程中,萧衍的运筹帷幄让他在同敌人的多次对抗中逐渐占据上风。对于萧颖胄的求救,萧衍毫不手软,不仅拒绝了他的请求,还在背后操作,将其军力消耗殆尽。在萧颖胄最终因兵败而死后,萧衍则顺势完全控制了荆州,并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南朝的地位。
萧衍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显示出了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军事实力,他的“组合拳”战术既狠辣又高效,最终带来了萧家对整个江山的掌控。而在他的统治下,逐渐构建了一个以自己为核心的权力结构,开始逐步兑现他对未来的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