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在异国他乡的华人同胞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辛勤地在美国奋斗与生活,他们的劳动为这个国家的发展贡献了不少力量。然而,如果中美两国关系紧张升级,那他们的生活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历史已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八十多年前,在美国的日裔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当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政府一时激动,便把日裔当作替罪羊,不仅关押他们,还强行征用他们的财产。这段历史意味着,如今在美的华人必须警惕着,不要重蹈覆辙。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政府鼓励民众前往美国寻求机会,许多人相继涌向加州等地,谋求生计,主要从事农业及底层劳动。随着时间的发展,进入20世纪初,日裔华人通过拼搏和努力,逐渐开设农场,并在当地建立起了自己的社区,生活看似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这样的宁静并未持续太久,1941年12月7日,日本对美国的珍珠港发动突袭,引发了美国的强烈反应。时任总统罗斯福迅速签署了9066号行政命令,授权军方驱逐西海岸的日裔。超过十二万日裔被拘禁,关押在如曼扎纳和图勒湖等十个集中营。这些地方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围绕营地的是高耸的铁丝网,武装守卫随处可见,他们被迫携带极少的物品,几乎所有财产和生意都被低价贱卖,造成的损失高达四亿美元。
当时的美国民众大多对此事件冷若冰霜,政府借助国家安全之名,将法律与种族偏见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一些日裔男性被征召入伍,参加442战斗团,踏上了欧洲战场,成为战争的炮灰,许多人毫无悬念的死于非命。拘留事件一直持续到1945年战争结束,营地才陆续关闭。然而,战后的日裔面临了严峻的现实,重新生活的过程极为艰辛。直到1988年,美国国会才通过了公民自由法案,对幸存者进行了慰问与赔偿,承认过往的错误,表示这是由于种族歧视与战争期间的歇斯底里导致的悲剧。在冲突的情境中,美国对少数族裔下手从不手软。
自2018年起,中美贸易战突如其来,美国首先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而中国则迅速反击。特朗普在他的第一任期内便狠下决心进行贸易摩擦,若他于2024年再次当选,在他2025年就职后,必将采取更为激烈的措施。到2月份,美国开始以所谓的紧急经济权力法,对中国进口增收10%的关税,声称这是为了打击芬太尼。3月,这一数字又上涨到20%。而到4月,美国更是宣布了一项所谓的互惠关税政策,对中国商品加征125%的关税。虽然在之后的日内瓦谈判中双方同意将关税降低至美方51.1%、中方32.6%,但7月份,美中又在斯德哥尔摩延长了关税的暂停,试图避免贸易关系完全脱离。然而,美国却不断渲染中国的威胁,对技术出口进行限制,封杀华为等高科技企业,而中国方面也积极捍卫自身权益,进行反击。这场贸易战争不仅影响了全球的供应链,还使美国消费者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给中国的出口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到2025年7月底,双方谈判依旧在继续,但没有明确的结论。如果两国关系继续恶化,可能会引发更为全面的经济脱钩,而美国则可能以国家安全为名,进一步打压中国企业,这样一来,在美国的华人企业势必首当其冲。追溯历史,早在1882年,排华法案的实施便使得中国劳工被禁止入境,直到1943年才得以废除,此举使得华人人口从十万多骤降至六万多,家庭的本应团聚被迫分离,社区因此而封闭。直至如今,这些历史遗留问题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反亚裔情绪在美国高涨,袭击事件频频发生。如今在中美摩擦不断升级之际,生活在美国的华人面临着类似的风险,美国政府可能会随时冻结他们的财产,对他们的忠诚进行审查,甚至可能会驱逐他们。
日裔的遭遇为民众敲响了警钟,一旦中美关系破裂,在美的华人很可能再次成为替罪羊。尽管美国自诩崇尚自由和平等,但一旦面对外部冲突,便会暴露出其真实的一面。目前在美国生活的华人人口超过五百万,他们在科技和教育等领域做出了显著贡献,然而隐形的歧视仍未消除。倘若贸易战愈演愈烈,反华言论将愈演愈烈,社会排斥现象也会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华人应当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强社区的团结,保护自己的财产,学习法律以便有效维护自身的权益。伴随着中国的发展迅速与国际话语权的不断提升,生活在美国的华人背后有祖国的坚实支持。在应对美国的霸权时,我们要提升自信心,坚定自强不息的信念,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贸易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