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杂牌军总司令誓死抗日,陷入包围准备自杀殉国,突发山洪助他脱险
创始人
2025-09-26 22:02:58
0

在近代中国的战争叙事中,“杂牌军” 似乎总与 “军纪涣散”“不堪一击” 的标签绑定,成为历史缝隙里被轻视的存在。然而,在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大地的岁月里,有一支部队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他们的统帅更是在绝境中以死明志,却因一场意外的山洪获得新生,书写了一段鲜为人知的英雄史诗。他,就是刘茂恩,一位被历史尘埃半掩的抗日将领。

从军阀夹缝中走出的将领

刘茂恩的名字,在星光璀璨的抗日英烈谱中并不显眼,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兄长刘镇华紧密交织。出身于河南巩县的他,投身军伍的起点,很大程度上源于兄长的影响。刘镇华作为民国时期颇具争议的军阀,一手打造的 “镇嵩军” 曾是中原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其部队纪律松弛,成分混杂,甚至不乏匪寇出身者,时常在地方制造动乱,给百姓留下了糟糕的印象。

在兄长的光环与阴影下,刘茂恩却走出了一条不同的道路。他虽也随兄长在军阀混战中辗转,先后依附过袁世凯、冯玉祥、阎锡山,最终归入蒋介石麾下,看似在乱世中随波逐流,但其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与军人责任感,却远超当时许多拥兵自重的军阀。1930 年中原大战期间,刘茂恩临危受命,代替兄长出任第 15 军军长,在复杂的战局中展现出不俗的军事素养与决断力,为他日后的抗日征程埋下了伏笔。

中条山战役:绝境中的铁血坚守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茂恩被任命为第 13 军团军团长,率部奔赴抗日前线。与当时不少 “杂牌军” 畏战避战、保存实力的做法不同,刘茂恩所部在与日军的交锋中,始终展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而真正让他载入史册的,是 1941 年的中条山战役。

彼时,刘茂恩已担任第 14 集团军总司令,奉命镇守中条山这一战略要地。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是拱卫黄河防线、屏障关中的重要屏障,日军对此地觊觎已久,集结重兵发动猛攻,其中就包括装备精良、战力强悍的原田师团。

战役打响后,日军凭借空中优势狂轰滥炸,地面部队则以优势兵力展开集团冲锋。刘茂恩的部队陷入苦战,更致命的是,由于友邻的第 54 师和第 47 师在关键时刻擅自撤退,导致他的侧翼完全暴露,部队瞬间陷入日军的左右夹击之中。补给线被切断,弹药、粮食告急,战士们在饥寒交迫中与敌人浴血奋战,阵地不断失守,局势岌岌可危。

即便如此,刘茂恩从未想过投降或退缩。他深知中条山的战略意义,更明白身后便是亿万同胞的家园。在绝境中,他果断派出一支精锐部队,绕到日军侧后发动突袭。这一冒险的战术出乎意料地奏效,不仅给日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更激怒了敌人 —— 日军随即增派近 4000 名援兵,将刘茂恩的部队团团包围,使其彻底沦为一座 “孤岛”。

殉国未遂:山洪中的命运转折

包围圈越缩越小,士兵们伤亡惨重,突围数次均告失败。身边的侍卫和参谋看着日渐减少的兵力和弹尽粮绝的困境,含泪劝刘茂恩:“总司令,您换上便衣吧,我们掩护您冲出去,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刘茂恩望着身边浴血奋战的将士,又望向远处被日军炮火染红的天空,眼中充满了绝望与不甘。他拔出腰间的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嘶哑着喊道:“我刘茂恩身为总司令,与阵地共存亡!今日力竭,唯有以死殉国,不负国家,不负将士!”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身边的警卫员猛地扑上前,夺下了他手中的枪。众人跪地苦劝:“总司令,不可啊!您若牺牲,部队就彻底没了主心骨,抗日的大旗谁来扛?”

就在双方僵持、局势看似已无任何转机之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倾盆而下。瓢泼大雨引发了山洪,山间的溪流瞬间涨成汹涌的洪流,冲断了日军的包围圈,也冲乱了他们的部署。

“天助我也!” 刘茂恩身边的参谋大喊。刘茂恩望着肆虐的山洪,眼中重新燃起了生机。在部下的搀扶和掩护下,他带领残余的士兵,借着暴雨和山洪的掩护,沿着泥泞的山路艰难突围,最终成功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这场意外的山洪,不仅挽救了刘茂恩的生命,更让这支濒临覆灭的 “杂牌军” 保留了火种。此后,刘茂恩率部重整旗鼓,继续投身抗日战场,直至抗战胜利。

历史不应遗忘的英雄底色

1949 年后,刘茂恩前往台湾,1983 年以 85 岁高龄辞世。他的一生,始终游走在历史的灰色地带 —— 出身 “杂牌军”,曾依附各路军阀,这些经历让他在主流历史叙事中难以占据一席之地。但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展现出的铁血担当与殉国决心,却足以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动容。

刘茂恩的故事,撕开了 “杂牌军” 被标签化的偏见。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无论出身如何,番号怎样,无数像刘茂恩这样的军人,都曾为了守护家国拿起武器,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他们或许没有光鲜的履历,没有显赫的名声,却用最朴素的爱国情怀,在历史的长河中刻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今天,当我们回望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不应忘记刘茂恩和他的部队。他们用生命证明:衡量一支军队的价值,从来不是看它的 “出身”,而是看它在民族大义面前的选择。刘茂恩的绝境悲歌与重生,恰是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史中,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注脚。

相关内容

原创 ...
岳飞,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他凭借忠诚的信仰...
2025-09-26 05:05:03
原创 ...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科技与文化交融,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逐渐打破了许...
2025-09-26 05:04:58
原创 ...
从西元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近代史阶段。当然对于华夏来说这一变...
2025-09-26 05:04:30
原创 ...
在当今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世界的许多地方都呈现出高度的现代化,...
2025-09-26 05:04:00
原创 ...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宣布投降,整个中华大地上人们欢声...
2025-09-26 05:03:51
原创 ...
秦始皇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帝王,还是历史上首位自称“...
2025-09-26 05:03:50
原创 ...
1933年,郭炳生这一名字突然引发了我军的剧烈震动——他被我军击毙...
2025-09-26 05:03:39
原创 ...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的前线,一股寒冷的气流伴随着刺骨的北风席...
2025-09-26 05:03:25
原创 ...
1981年冬,北京一间简陋的病房里,杜聿明静静地躺在床上,病榻上显...
2025-09-26 05:03:11

热门资讯

一龄·中国业余高尔夫球队际公开... 2025一龄·中国业余高尔夫球队际公开赛(以下简称“一龄队际赛”)北部大区赛于9月26日在河北省廊坊...
原创 国... 在解放战争期间,虽然许多国民党将领因投降或被俘投向我方阵营,但有一位将领却因其特殊的背景和才能,获得...
原创 历... 1941年,苏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绝望。当时德军的铁流如潮水般汹涌而至,迅速围困了苏军。很多士兵心里想...
原创 孙... 孙中山曾因其“异想天开”的铁路计划被当时的权势人物袁世凯戏称为“孙大炮”。这个标签不仅反映了孙中山的...
为啥古代中国老不往外打?其实都... 说起古代中国为啥从不往外打,很多人以为是文化爱好和平。其实翻开历史看看,皇帝们打起小九九来可精明了。...
原创 辛... 辛酉政变是清朝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风波,其中的主要人物包括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以及恭亲王,还有...
原创 北... 关于秦可卿的身份和她的死因,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这样的观点:她是被废太子之女,参与了废太子的叛乱。然而,...
原创 亚... 1995年12月12日,这一天被历史深深铭记,在全球外交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天,联合国纽约...
原创 唐... 李靖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响亮的名字,历史上有几位名人叫做李靖,个个非凡。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动画...
原创 苏... 汉武帝一生的成就众多,但若论其中最为显赫的功绩,必定是他对匈奴的战争。战争本就伴随着伤亡,而匈奴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