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的校园、全部日籍人员、高耸的围墙……这些点加在一起,让不少人笃定这些日本人学校在搞“间谍活动”,是“阴谋基地”。瞬间,无数的怒火被点燃,质问的声音更是一阵高过一阵——是谁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学校的?
日本人学校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就出现在中国土地上了。那会儿是改革开放初期,大量外资涌入中国这片蓝海。而在地理文化优势和政策支持下,日资企业几乎是占据了外资企业的半壁江山。
当索尼、丰田等日资企业扎根中国时,数以万计的日本员工也携家带口踏上这片土地。日本员工的子女问题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本人学校应运而生。
不过这些学校并不像许多人传的那样,它们自始至终都受中国政府监管约束(《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办法》),绝非法外飞地。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更是联合升级监管体系,建立起教材双重审查机制和年度检查制度。但凡有危害国家安全的内容,一律删除。但凡有违规绝不姑息,“红牌罚下”——吊销执照。甚至在某些程度上,政府对这些外籍学校的管理绝对比我国本土学校更加严格。
至于为什么日本人学校只有日本人在里面就更简单了。日本人学校的教师大部分由日本相关部门派遣,部分会招聘少量的本地教师进行艺术等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而学生则在一开始我国政府就做出限定,只能招收持有居留证件的日籍人员子女,不得招收中国学生。因此,日本人学校打眼看去自然全是日本人了。
日本人学校因为历史原因格外扎眼,再加上紧闭的校门和高耸的围墙,很难不让人往一些特殊原因上想。但最近日本人学校突然引爆舆论,营销号在其中推波助澜功不可没。刻意让信息差撞上历史情绪,再配上煽动性的话语(如:不转不是中国人),压缩理性讨论的空间。营销号这是将历史伤痕变成流量变现的工具。
实际上,中国有许多外籍学校,世界上也有不少的日本人学校。他们都是世界文化交流的一环,是教育的一环。我们必须客观看待日本人学校的存在。
全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已逾百所,覆盖30余个国家。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在海外开出的几百所孔子学院。教育交流是双向性的,不能只允许我们“走出去”,不允许其他人“走进来”吧?
日本人学校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它解决了日籍驻华员工的一大痛点——子女教育问题,这使得他们能安心工作,较长久地留在中国。这对中国来说是有积极意义的,能帮中国在留住日资的同时,留下日籍技术人才。而这些技术人才对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与发展提供了不小助力。
总之,日本人学校绝非营销号嘴里的法外飞地。不相信日本人,也要相信中国政府。卧榻岂容他人酣睡?日本人真想搞小动作,政府一年一次的检查怎么可能无所察觉?在爱国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避免陷入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和客观公正的眼光评判问题,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自信与智慧。
[1]谷峪.日本海外子女教育之经纬[J].外国教育研究,1995(01):21-27.